2019年12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52期新闻周刊(总第340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东坡故里谱写传统文化新篇章
《教育导报》2019年第152期新闻周刊(总第3409期) 导报三版

■本报记者何元凯

今年8月,由眉山一小41名学生组成的东坡合唱团在瑞典哥德堡夺得“2019世界合唱大奖赛”公开赛童声组金奖、大奖赛童声组银奖。在组委会举办的交流音乐会上,合唱团演唱根据苏东坡诗词改编的《竹》等歌曲,惊艳全场,“东坡文化”给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留下深刻印象。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我们要抱着崇敬的态度,以甄别的眼光,传承弘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传统文化。”眉山一小校长徐长华用“崇敬”“甄别”“弘扬”3个关键词诠释该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眉山市是东坡故里,“三苏”文化,在眉山人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眉山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教育工作的绚丽篇章。

课程建设提质量

开发相关校本教材200余册

日前,眉山市东坡小学校长李爱刚为全校3-6年级学生作了一场东坡文化专题讲座,这并非只是一场“校长讲话”,李爱刚的讲座也不只在本校举办。

2017年,眉山市东坡区教体局联合三苏文化研究院,组建了“传承东坡文化”讲师团,通过为期两年的培训,打造了一支弘扬东坡文化的骨干力量。李爱刚正是首期29名成员之一。如今,讲师团已在全市举办专题讲座21场,参与师生6000余人次。

近年来,眉山市通过乡土和校本教材、丰富的活动、实践体验等构成的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有力提升了育人质量。

最近,仁寿师范附属小学教科室主任、专职国画教师郑邦兵正忙着编写一套少儿国画校本教材。“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12册中只有9课涉及国画,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应该得到更多普及。”郑邦兵说。近几年,眉山市各级联动,结合实际打造家训家风、“三苏”成长足迹等专题课程,编印乡土教材16本,开发相关校本教材200余册,丰富了师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同时,整合市域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指导学校建设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和课间诵读、课后阅读阵地,形成多个传统文化传承品牌。

在仁寿县东方红小学,一台将武术与经典诗词集合的《满江红》节目气势非凡。校长张俊清告诉记者,该校以武术为文化特色,不仅学生人人习武,教师也个个会打太极拳。学校以武术编排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强身健体,更以传统武术塑造师生精神面貌。在东坡小学,大课间活动则是别具一格的“东坡诗词操”,该校将20首东坡诗词编排成7节课间操,诵读与做操结合,寓教于乐。

近年来,眉山各区域以本土文化资源丰富艺体活动,将东坡诗词、仁寿武术、彭山腰鼓、丹棱唢呐、洪雅台会、青神竹编等传统文化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阳光体育相结合,开辟出诗词韵律操、彭祖太极拳、腰鼓大课间、台会泥塑工作坊等校园特色活动品牌。该市还制定《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实施方案》,推进研学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和课程教材建设,已建成市内传统文化研学路线3条,35万师生参与活动,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校园文化显特色

沉寂多年的腰鼓重新响起

在彭山区公义镇中心小学,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每名学生身上都挂着一个腰鼓。在领操同学带领下,七八百人一齐击鼓起舞。“腰鼓表演是我校声名在外的一大特色活动。不过,我们的腰鼓文化曾经险些断掉。”1984年起就在公义小学任教的教师罗仲翔向记者讲述了该校腰鼓文化的“坎坷经历”。

公义乡是眉山有名的腰鼓之乡。早在1996年,公义小学腰鼓队就代表彭山参加成立眉山地区庆祝表演,彭山腰鼓因此声名远播。但后来由于经费困难,学校的腰鼓传统“断了线”。“腰鼓是消耗品,需要经常更换,加之老一辈艺人老去,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腰鼓这一艺术形式逐渐式微。”罗仲翔说。虽然腰鼓声在校园中暂时消失了,但传承地方文化的意识从未在老师们心中消失。

2012年,公义小学建立乡村少年宫,沉寂已久的腰鼓再次响彻校园内外。该校利用创建经费购置腰鼓600个,并请来当地一位民间艺人传授师生腰鼓技法。为了腰鼓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该校专门编写了腰鼓校本教材,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编排了多台精品表演节目,让传统艺术形式焕发生机。“少年宫每年有3万元运行经费,我们的腰鼓文化不会再断掉啦。”一直为腰鼓文化传承张罗的罗仲翔欣喜地说,下一步,学校还要把腰鼓与学校另一特色——武术相结合。

近年来,眉山市以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为主抓手,投入专项经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该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划拨100万元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专项经费,各区县每年投入不少于200万元用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近3年,全市已累计投入7940万元,奖补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77所。

在眉山,不少学校用“宋韵”“苏体”设计校园文化,用东坡诗词语、东坡典故、东坡名言等命名校内建筑,融汇东坡精神,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国学壁、文化墙、文化廊等,开发东坡文化校刊和专栏,让师生多角度感受文化熏陶。

该市教体局还收集整理了29所学校校园文化育人经验成果,汇编成《仰望东坡》一书,重点展示学校制度、环境、行为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经验成果,扩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效应,助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功效。

开放合作促发展

“东坡之声”深入人心

记者走进东坡小学校园时,上课铃声正好响起。铃声十分独特,是校长李爱刚为苏轼诗作《东坡》谱曲而成的音乐作品。这几年,李爱刚将《东栏梨花》《东坡》《一蓑烟雨》等多首东坡诗词谱写成曲,让学生“圈粉”的同时,也让东坡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会谱曲的校长不是哪里都有,但开放合作、丰富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在眉山处处体现。近几年,该市与四川音乐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东坡诗词原创谱曲和“大家唱”活动,激发了师生乃至全体市民参与热情;加强与三苏祠博物馆等机构的教育合作,拓展了教育资源;遴选师生书画优秀代表赴日本开展文化交流,组建东坡童声合唱团参加国际合唱比赛,扩大了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仁寿师范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阚加睿的国画作品《东坡故里马蹄急》在眉山市师生书画比赛获得了二等奖,这幅作品还被挂在了学校展馆中,让他自豪不已。走进该校大门,大厅两侧800平方米的“大千厅”“石鲁厅”陈列着师生、书画名家作品上千件。该校目前已成为仁寿县书法和美术教师培训基地,其书画特色之路的起点就是一场合作交流活动。

2011年11月,仁寿师范附属小学举办了一个大型书画展,邀请眉山、成都等地一批书画名家参加,并将拍卖所得100多万元捐赠给困难学校开展中国传统艺术教育。这场活动让这些书画名家与学校结缘,也大大激发了师生、家长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热情。次年,该校引进了专攻花鸟的美术教师郑邦兵,之后又陆续引进一批专职书画教师。目前,该校美术教师中有省美术家协会会员6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人。郑邦兵告诉记者,学校大力支持艺术教师外出进修,老师们也与各地书画名家多有交流,近几年,川内多位书画名家在该校举办个人展,学校书画氛围愈发浓厚。

眉山也十分注重吸收、借鉴“他山之石”。近几年,该市先后组织宣传、教育、文化部门及师生代表100余人次,赴安徽黄山、浙江杭州、湖北黄冈等地考察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先进经验;邀请北师大教授于丹等赴眉开展传统文化专题报告;借力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川大锦江学院东坡学院等科研资源,指导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如今,在眉山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不只是教育系统的重点工作,该市大力推动市域内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成为提升育人质量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