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53期校园周刊(总第3410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职教贯通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杜蕾
《教育导报》2019年第153期校园周刊(总第3410期) 导报一版

近日,2019年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中高职衔接技能大赛落下帷幕。该赛事已连续举办7届,是成都市中高职衔接的一项重要活动。

近年来,成都市在中高职衔接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不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中高职衔接教育开展并不容易,原因涉及招生政策,涉及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师资及设备场地的不一。省内也只有成都走在前列。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中高职衔接相关研究和呼吁。近10年来,关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不衔接、不贯通现象的研究明显增多。

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都出台了相关文件,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但目前的中高职教育衔接,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难题。中高职衔接难在何处,又如何才能实现贯通?

问题——

教育体系不健全

中高职衔接出现断头路

毕业季,与其他还在忙碌的同学相比,成都礼仪职业中学(以下简称“礼仪职中”)学生周修卫和代佳丽却显得格外闲适。3月底,他们已经通过单独招生考试(俗称“单招”)顺利被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成职院”)录取。他们所在班级的同学,也多数进入高职院校。

“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以前中职教育差不多就是断头教育。”成都礼仪职中商金与学前教育专业部主任文成忠告诉记者,学生升学难,学习目标也上不去。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教育是关键。自2010年起,中高职衔接在实践层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除了5年一贯制,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工作、高职院校单招试点工作等。

然而,衔接情况却并不如人意。首先是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而且各种教育要素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考核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脱节、断层或重复等不足。

“以课程为例,中职学了,高职的教材可能又在讲,没有贯通,连接不上。”成职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陈临蓉说,以前重复率至少达50%。另一个弊端是,招来的中职学生,很多知识需要重学,增加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负担。

原因在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普教初高中到大学那样,从教材到培养目标、师资都能做到连贯。礼仪职中通信与计算机专业部主任万曦补充说,中职和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统一,各自为政,衔接自然无从谈起。

记者了解到,文化课的考核标准全省是统一的,专业课的考核标准,每个高职院校是不一样的。每到升学季,如果衔接的高职院校没有学校开设的专业,礼仪职中就要需要去寻找和对接有开设这些专业的高职院校。

以礼仪职中学前教育为例,今年,对口衔接的成职院没有这个专业,礼仪职中就需要单独对接省内7所高职院校,因为它们各自的招考标准都不一样,对本校师生简直是大考验。“缺乏一个大的、统一的平台,较为统一的招考标准缺失了。”礼仪职中教师谢锐兰说,标准各异也正是高职院校为了招揽学生。

对口单招之外,中职学生也可以参加高考,进入招收高职专业的本科院校。但由于要求更高,相关院校相对高职院校较少,并不是多数中职生的选择。

“我们现在比较棘手的难题是招考和培养标准没有贯通。”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廖大凯说,中职、高职、本科没有实现贯通,比如专升本只有5%-6%的比例。“职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出现断层后,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就业,有的学生心智不成熟,知识文化少,技能不高,竞争力较低,将来发展空间不足。成都蜀兴职业中学校长刘泸生告诉记者,中高职学生大多数要留在本地,成为未来的建设者,但是有的中职生技能偏低,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却是强烈的升学愿望。从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走单招进入成职院的学生吴松霖,中职时去工厂实习过3个月,发现自己只能停留在表面,回来后便决定考高职。甚至有学生过了单招,家长兴奋地赶紧给亲朋发消息,觉得扬眉吐气。

对策——

急需相关政策支持

打通职业教育通道

2011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等先后发布多个文件,明确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及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实施路径。

2016年,四川省出台《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鼓励中高职学校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各地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积极探索“中职-高职-本科”协调贯通的布局结构。

《指导意见》回应了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贯通难题,但另一面,这仅仅只是指导意见,并不具有强制性。就全国而言,职业教育的贯通也不理想,有多方面的现实原因。

“做得最好的就是广东。现在做一个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需要组织一批师资和专家,广东省政府就给10—15万元。”廖大凯考察过全国职业教育衔接的情况后了解到,光数个专业标准下来就是一大笔经费,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不一定有这个财力。

成职院目前领办成都11所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如果教学标准、评价标准、实训基地等项目全部建好建齐的话,预估需要260万元。然而,这仅仅是成都市单个高职院校在衔接教育上的预算。

刘泸生说得更具体,中高职衔接,双方人员开会、学生外出参观与学习,交通和伙食都会产生费用,“还不算老师的额外工作量化。”

招考制度也亟待改革和统一化。如上所述,缺乏统一的专业课考核标准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仍然偏重文化和理论。在现有的考试中,专业技能考核占350分,其中200分是理论,150分考技能操作。不少重视升学的中职学校,前期教学重点是理论,后期突击操作,导致职教普教化,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方向。

廖大凯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理顺中高职管理体制;建立中职、高职、本科一贯制教学标准,包括人才一体化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组织由中高职人员、企业、研究机构人员构成的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四川已经成立);推动招考制度继续改革。另外,需要逐年加大经费投入。

12月5日,教育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是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以来首次修订。草案明确要求打通职业教育通道,多项规定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探索——

建立区域职教联盟

实现人才贯通培养

2014年开始,成都市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实施“3+ N”集团化办学。“3”指成职院等3所高职院校,“ N”指成都市若干中职学校,3所高职院校与各自牵头的中职学校组成联盟。

成职院与成都11所学校签订了“3+N”联合办学协议,经过几年实践,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单独招生方案等为抓手,该联盟初步实现中高职人才的贯通培养。

成职院单招考试不断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评价方式,招生比例不断向中职学校倾斜。2013年,成职院单招录取人数为575人,到2019年,单招计划招生2000名学生,其中中职类专项招生名额945名,普高和中职兼收类710名。

同时,成职院的实训基地、就业平台信息向联盟中职学校开放和共享,弥补中职学校在设备、场地、信息方面的不足;为中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提供指导,利用假期培训中职教师。

为了衔接顺畅,成职院向每所中职学校派出一名驻校联络员。网络计算机专业教师彭天炜是礼仪职中联络员,他每周去一两天,做专业建设指导,根据需要联系本校老师过去上示范课,帮助协调礼仪职中学生到成职院实训室学习操作等。“学生在中职基础扎实了,到高职后课程也能自然衔接。”彭天炜说。

集团化办学,对高职院校同样有利,除了彭天炜说的专业技能自然衔接,高职也能招到更符合自己培养目标的学生。另外,衔接度增加,对口的领办高职院校也成为中职生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