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54期家教周刊(总第341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父母如何回应“我从哪里来”?
《教育导报》2019年第154期家教周刊(总第3411期) 导报三版

每个家长在不同时期都会面对孩子提的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大多数父母会如实告诉孩子:“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但也有一些匪夷所思的答案:垃圾堆捡来的,发大水冲来的,天上掉下来的。这些与现实不符的回答常常让孩子充满疑惑、恐惧、不安和忐忑。

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3岁左右开始就会向父母提出“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如果这时父母用“善意的谎言”欺骗孩子,会造成以下的结果:

“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这样的回答让孩子误以为生命如同垃圾桶里的弃物,感到被丢弃;“你是发大水冲来的”,该回答则让孩子的生命失去了尊严感;“你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这样的答案会让孩子误以为生命可以买卖,失去安全感……其实,孩子只想知道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如果父母不正确回答孩子,反而避重就轻,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还会失去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机会。

生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与父母产生联结,让孩子拥有归属感。我们的父母要为孩子的成长经历保驾护航,用坦诚、自然的方式陪孩子前行。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引导、启发孩子上好这堂启蒙课?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要遵循哪些原则?

第一,不可以欺骗孩子,要坦诚面对。孩子提问时,父母一定要实事求是,对孩子讲真话。父母应尊重孩子了解生命起源的权利,如果避而不答,反而激起孩子探索的欲望。孩子要么坚持不懈地找父母要答案,要么通过网络或同伴自行探索。父母也就失去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

第二,科学面对,知识、心理上有所准备。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作为父母,应先行学习好性教育相关知识,走出性教育误区,给孩子提供正确、科学的答案。父母不要误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懂”,更不要将孩子推向网络去寻求答案,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第三,坦然面对,尽量脱敏。性教育时,难免会提及生殖器等词语,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器官名称,并解释这些器官等同于我们的“眼”“耳”“鼻”,各有各的功能。我们也需要叮嘱孩子,这个话题是一个隐私话题,可以在家和父母讨论,但不要在公共场合讨论或和同伴过多讨论,以免引起误解。

第四,耐心面对,提供符合孩子年龄认知的答案。让孩子完全了解生命起源,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问与答”。父母不要在孩子3岁时,给孩子10岁才应了解的知识点。这种“提前唤醒”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轨迹。遵循孩子成长规律进行性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