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55期教师周刊(总第3412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彭州市增强教师人才吸附力
引才 育才 留才
■本报记者 郭路路
《教育导报》2019年第155期教师周刊(总第3412期) 导报二版
物理上,有一种现象叫“虹吸效应”,指的是由于液态分子间存在引力与位能差能,液体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间也会产生类似的“虹吸效应”。中心城市因为拥有更完备的基础设施、更丰富的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周边城市的劳动力包括优秀人才会自觉地向中心城市汇聚,中小城市陷入人才流失的困境。

彭州市就面临着这样的状况。伴随着成都市成为国家新一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对教育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吸纳了很多外地教师流入。而地处成都郊县的彭州市,就有不少优秀教师被吸引到了成都中心城区。

如何抵挡“近邻”成都对本土教师的吸引力?近年来,彭州市教育局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增强自身的教育吸附力,把优秀人才引进来,把本土优秀教师留下来。

问题

教师外流

彭州市教育局对教师队伍流失情况做了详细的统计和调查。2016—2018年间,彭州市教师外流人数共计96人。其中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教师占外流人数的42%,外流到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占49%,因家庭原因流出的占22%。以2016年为例,就有34名工作年限在6年以上的教师辞职或调走。这类成熟型教师的流失对学校乃至地区教育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彭州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李强对此深有感触。近5年来,彭州中学就有10位优秀教师辞职,特别是学科竞赛金牌教练的流失,让学校深感痛惜。

彭州市教育局分析,近年来教师的流失主要有3种原因:考研、外调和辞职,辞职占主要比例。而辞职的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教师整体待遇不高,职业吸引力不强;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成都中心城区学校扩容、办校步伐加快,增加了招聘在编教师的比例;三是独生子女、外地户籍人数增多,年轻人因要照顾父母而选择回本地就业的人数增多。

彭州市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罗安丽深刻地记得一个刚考上教师没多久的女教师,她家在外地,父亲身体不好,她又是独生子女,只好选择辞职回乡。女教师也舍不得辞职,在罗安丽的办公室哭了很久。

教师流失不只是教育层面的问题,牵涉到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个人、家庭等多重因素。罗安丽说:“这些不可避免,但我们也要有应对方法。”

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

除了优秀教师流失,彭州市教师队伍还存在总体数量足与结构性缺编并存的现象。2018年,彭州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5437人,其中在编教职工5056人,编外聘用教师381人。缺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特殊教育、小学教师数量不足;二是城区和部分重点乡镇每年学生就读人数增长,师资不足,造成这类学校编外聘用教师数量偏多,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稳定性受到影响。缺编的原因有多种,有因为退休、病假及产假等原因造成的学科性缺编,也有因老龄化严重造成的年龄结构性缺编,还有因为成都市实施小班化管理,严格控制班额人数,学校班数增加,但教师总人数却没有增加,由此形成的地域性缺编。

彭州市延秀小学就是典型例子,副校长黄光玲介绍,作为彭州市内仅有的两所小学之一,延秀小学是成都地区最大的小学,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连续3年,每年都会新增10个班。今年秋季,学校有10个班的学生毕业,但新入学的学生却增加到了22个班,教师编制无法及时增长,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偏重。

教师晋升空间受限

据彭州市教育局统计,彭州市中级职称超岗严重,晋升中级职称矛盾突出。实施教师岗位设置后,按照岗位结构比例,各岗位等级实行有空岗才能评聘高一级职称。而首聘至今,彭州市教育系统下属事业单位的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目前仍超岗近400人,通过自然减员的办法逐步消除至少需要近10年的时间,部分教师直至退休可能都无法晋升中级职称。

超岗问题还对彭州市的人才引进造成阻碍。2017年,彭州中学引进了副高级人才蒋劼,她原来的岗位等级为6级,但彭州中学没有相应岗位,只能降低等级聘到7级,后来与人社部门协调通过特设岗位才得以解决。更为严峻的是,彭州市引进的研究生因为没有空岗的原因,无法晋升职称。

同时,因为岗位设置的限制,彭州市内中层干部和普通教师交流也严重受阻,难以实现正常流动。晋升空间受限,流动渠道不通畅,都会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对策

引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多渠道补充教师队伍

2017年初,彭州市修订出台了新的人才激励政策,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大幅提高了激励标准,扩大了激励范围。有一组数据可以作对比:对引进的省特级教师,彭州市发放的专项津贴从一次性的7 .2万元变成每月2500元至退休,安家补助从原来的8万元提升到40万元;对引进的市级教师,专项津贴由原来的5 .4万元提高到12万元,安家补助从原来的4万元提升到20万元;对引进的硕士研究生,专项津贴从3 .6万元提高到9万元。

在这样的优惠政策刺激下,彭州市的人才引进工作得到了极大提高。2015年,彭州市引进教育类人才只有1名,2016年,引进了5人,2017年,引进13人,今年,这个数目增长到了33人,比2018年翻了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才引进政策推动下,有两位四川省特级教师来到彭州。杨琼就是其中一位,她本来已经在凉山州昭觉县教育局做行政工作,但她觉得:“行政工作没有扎根的感觉。在学校,我能感觉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没有哪种职业能像老师一样让我有幸福感。”2018年3月,杨琼在网上看到彭州市对优秀教师的渴求和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应聘到了这里。在彭州市实验小学教了一学期后,她来到了延秀小学,成为彭州市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带领12名乡镇学校老师,开始了新的教育历程。

“杨琼老师这样有能力、有教学成果的名师,我们期盼了很久。”延秀小学副校长黄光玲说。

除了引进优秀人才之外,为了减轻专任教师负担,彭州市还创新教师编制管理方式,建立多渠道教师补充机制。按照“基本编制+员额”的方式补充中小学教师,切实解决结构性缺员及编制不足等问题。

补充教师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编制内补充,即按照“退二进一”的方式核定补充编制内普通中小学教师数,主要用于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成熟型优秀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另一种是员额补充,即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编制内教师的同时,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人员总量内,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聘编制外教师。编制外教师由市教育局负责招聘,与彭州市教育人才管理服务中心签订聘用合同,根据学校需要派遣教师。

彭州市敖平镇雅居乐小学校长梁开明称赞编外聘用老师“好用”,“这部分老师的人事档案都在教育人才管理中心,如果干得不好就会被学校退回去。老师们有危机感,所以会不断加强学习。同时,学校对编制内和编制外的老师都一视同仁,老师们也有获得感。”

育才:培训是最好的管理

段元章是彭州中学新入职的教师,2018年,他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彭州。工作两年后,他形容自己“就像变了一个人”,这得益于彭州中学对老师的培养机制。

入校前,新教师先由彭州市教师进修校进行岗前培训,入职后,彭州中学会为新教师指定师傅。李强说:“在所有技能行业中,师带徒是最有效的培训。”彭州中学乐于给年轻人“压担子”,根据高中学段特点,学校为新教师制定了“三六九”发展规划:3年后胜任教学岗位,6年后成为学校骨干教师,9年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给老师指明了发展路径。之后,学校还有相应的名优教师培养工程。

彭州一中的办学思想是“和谐发展的个性特长教育”,对学生如此,对老师也如此。学校给予老师的发展空间很大,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特长,投入到学科竞赛辅导、科创工作或课外活动辅导、校本选修课中,如果在某项工作中做出了成绩,老师甚至可以完全脱离一线教学。

为了推行集体备课,彭州一中专门把教学楼顶楼装修成了备课室,各年级、各学科的教研组长要参与备课,这是教研组的常规校本培训。彭州一中还有教研组集体外出教研,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教研组到省一级或省二级示范学校交流。

有师傅、有方向、有空间、有培训,新教师的发展有了多重助力。李强认为:“培训是最好的管理。能让老师自己追求发展比外在的刚性制度重要得多。”

除了新教师培训,彭州市还开展中小学教师“跟岗学习”培训项目。为了统筹安排全市教师资源,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在全市教师培训、培养中的教学和造血功能,彭州市教育局给师资相对富余的乡镇学校分配指标,选派1—2名教师到延秀小学、实验小学等优质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跟岗学习,既为缺编学校补充了师资,又为乡镇教师提供了学习条件。

2018年8月,彭州市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教师沈冬梅来到延秀小学跟岗学习。在这里,她觉得“每天都很充实,都有新的收获”。延秀小学教研氛围浓厚,在教学方面,教研组长给她很多中肯的意见,教学中遇到问题,同事们也经常一起讨论。“大家都好努力、好敬业,自己想偷懒都不行。我教了十多年书,但觉得自己十多年来都没有这一年内学到的多。”沈冬梅说。

延秀小学副校长黄光玲强调,学校没有把跟岗教师特殊化,而是把他们和新入职教师、政府引进人才一样,看作新青年教师,实施“梯级培训培养”,带领他们融入到学校的团队文化中。

留才:待遇+情感,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

人才引得进,还要能留下来,而留人的关键,在于留心。

近日,彭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们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密切联系正高级职称教师、省级和成都市级特级教师(校长)2—3名,要求每位局领导至少每月通过走访、座谈、微信等形式联系教师一次,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动态,帮助他们制定职业成长规划,搭建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关注引进人才的同时,彭州市也没有忘记对本土优秀教师的爱护,对名优教师实行管理期内年度考核制度,考核合格按等级给予奖励。其中,省级和市级特级教师管理期至退休之日,给予2500元/月、2000元/月的奖励,省级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在文件规定管理期内,给予1600元/月的奖励。

针对超岗问题,彭州市建立了教师专业提升奖励机制。对取得中高级职称未聘且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工作,年度考核合格的人员,由彭州市教育局考核后,发放教师专业提升奖励,纳入奖励性绩效总量管理,用奖励来保护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截至2018年底,彭州市高级超岗教师41人,已评未聘32人;中级超岗教师318人,已评未聘99名,需要奖励资金39万元,已经纳入2019年市财政预算。此外,彭州市还在逐步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在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逐步缩小与公务员的差距,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待遇留人之外,还有情感留人。在彭州中学,每个月都会为当月过生日的老师办一个生日聚会,还会请教师家属为寿星录一段视频,通过这种仪式感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每到年底,彭州中学还会举办一场“这些年那些事”的演讲活动,抽选几位典型教师,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请他们上台讲故事。通过这个平台,把普通教师对学校的贡献放大。学校还和彭州市人民医院、5719工厂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青年职工定期联谊。

李强说:“人这一生,其实就追求两个东西——安全感和归属感。”

从凉山来到彭州,已经工作近两年的杨琼说:“我很喜欢这儿,彭州人很朴实,很热情。”今年,她的爱人也来到了彭州,在敖平中学工作。记者问:“那你会不会长期留在彭州?”“会!”杨琼坚定地点头。

作为研究生人才被引进的贾颖杰在2018年7月来到彭州,担任彭州教育局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她说:“毕业前,对工作的预知充满焦虑和恐惧,但一年多来,感到来自领导和同事们满满的支持和关爱。单位就像家一样,给予我温暖和安全感,让我在爱的包裹中,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成长。”

在教学中迅速成长的段元章也很满意自己的选择,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当老师的成就感,彭州中学对新教师培养的注重,对教师职业的合理规划,都让他对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留在这里,挺好的。”段元章说。

他们,都在彭州找到了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