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90期(总第298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平武县:谱写扶贫攻坚教育新篇章
■实习记者 何元凯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6年第90期(总第2987期) 导报一版

平武县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东缘地带,地貌崎岖,山多地少。作为秦巴山区连片开发贫困县,平武县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诸多困难;作为汶川地震重灾区,灾后重建任务重,多年来教育事业步履维艰。

近年来,平武县在学校硬件和师资建设上狠下功夫。今年6月,该县一举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评估;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也蓬勃发展,在扶贫攻坚的路上谱写了充满锐意的教育篇章。

倾斜农村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步伐

走进山谷中的徐塘小学,新建球场即将投入使用,篮球架、吊杆、爬网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崭新而富有羌族特色。

2010年,徐塘小学从山上搬到山谷,有了漂亮的教学楼、宽阔的活动场地和舒适的宿舍,信息化设备、音体美功能室和器材一应俱全。徐塘小学校长范述蓉欣喜地说:“这几年办学条件的改善幅度比以前20年还大。”

平武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局长孟国义介绍,为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平武县实施“重点突出,倾斜农村”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近3年平武投入资金3150万元配置教学仪器设备,改造学校基础设施;投入2661万元用于改善师生学习和居住条件。

泗耳藏族乡中心小学处在平武县最边缘地带,全校只有7名学生,被称为离县城最远的“袖珍小学”。“80后”教师邱溢涛和潘杰刚来学校时,水、电、网均不通。

“现在配置了电脑等设备,教学上可以利用外边的资源;教室也安装了空调,冬天上课,孩子们再也不用挨冻了。”邱溢涛说,县上足额拨付公用经费,对他们这类边远学校老师的补贴按照1200元每月的最高标准发放。

购买服务

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

宽阔的活动场地、平整的木地板、苹果色的塑胶桌椅、动物造型的水龙头,弹着钢琴教孩子们唱歌的老师——这是大山深处的南坝镇周周幼儿园。“这是年初才装修完毕的,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舒适的成长乐园。”园长周小翠介绍,园中现有229名幼儿,不少邻近乡镇的村民也把孩子送了过来。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一直是平武教育的短板。近年,平武县通过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使得学前教育办学质量及覆盖面稳步提升。

2006年,在外地当了2年幼儿园教师的周小翠回乡办园,开始是租房办学,条件窘迫,招生困难。2010年,获得政府特批的850平方米教育用地后,周小翠果敢地贷款建园,并逐年投入经费进行装修,添置设备。

“特别困难的时候,从政府获得的补贴解了燃眉之急,现在受益更大。”周小翠介绍,从2015年开始,县政府向有资质的民办幼儿园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每个学位每年500元,再根据办园质量每年奖励3-5万元,让民办幼儿园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同时,平武县对每生每学期补贴3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县财政全额承担其幼儿保教费,例如在周周幼儿园上学,那么这类孩子950元每学期的保教费不用父母掏一分钱。

“采用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不但成功补上了学前教育这一短板,还有力地支持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满足了不同的教育需求。”孟国义说。

开拓并进

摆脱普高和职教困境

“山区学校引进和留住优秀教师难度大,大批优质生源流向绵阳市区等地方。”平武中学校长吴绪光细数着多年来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

为打破普高教育困境,绵阳市和平武县商定实施南山中学对口帮扶平武中学的计划。2014年,南山中学开始向平武中学派驻支教老师,组建南山班,由南山老师担任班主任。南山班与南山中学共享资源,移植南山的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模式,共用教学计划、考试资料和评价体系。

现在,有7名南山中学骨干教师在平武中学任教,平武县财政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现在南山班学生的成绩已经远超全市同类学校。”支教老师成涌说。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家长很满意,已有部分学生转学回来就读。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还必须寻求自身的突破。”吴绪光告诉记者,在南山中学派遣优秀教师的同时,平武中学每年选派相同数量教师到南山中学进行3年期的跟岗学习,同时将南山中学支教老师纳入学校管理层,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搭建框架。

在职业教育上,平武也同样发力。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平武县职业高级中学先后与成都天友集团、四川长虹集团等企业联合创办“天友国际班”、“长虹班”,定向培养,打破学生就业瓶颈;2015年,又与绵阳市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协议,采用“3+2”的办学模式,开设了高职“升学班”,为学生深造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