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55期教师周刊(总第341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谈未来学校形态——
13个场景走进学校3 .0时代
■本报记者 夏应霞
《教育导报》2019年第155期教师周刊(总第3412期) 导报三版

12月7日,在成都七中第41届教育研讨会的校长分论坛上,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华东师大特聘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张治深入阐述了学校变革的技术化背景、学校形象的变迁,以及智能时代教育的13个场景。

学校变革的技术化背景

张治说,时代在变化。有人称之为智能时代;有人称之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学校的教育对象,孩子不再是10年、20年前的孩子,而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时代即将到来。”张治说,“机器越来越像人,人会不会越来越像机器呢?传统的教育,把人当成机器一样加工、改造。如果学校的育人方式不变革,就会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变革大的背景。”

此外,人对于自身的改造也日渐强烈,比如可穿戴、可植入设备的应用,微型机器人在身体里进行身体指标监测,守护健康。马斯克发布了第一代脑机接口产品,到2050年前后,随着可植入设备的大量流行,会发现纯生物人日渐稀少。

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迭代,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到综合智能。有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地球上将有100亿个机器人和人类共存,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AI对于人类社会的颠覆,就像大水已经没过膝盖。老师会不会下岗?翻译不再需要。当这个时代来临,我们应该培养拥有复杂知识的人,以传递知识为核心的教育必然要转型。

学校形态不是亘古不变的

以成都七中的历史为例,张治阐述了学校的形态不是亘古不变的,而一直在变化、进化。成都七中的前身是1905年由墨池书院和芙蓉书院合并创立的成都高等小学堂。张治说,书院时代是农耕文明的代表,而成都七中的百年代表着工业文明,学校形态的下一个顶峰可能是闻道网校代表的智能化时代。

张治说,学校已走入3 .0时代——

学校1 .0适应的是农耕文明,那时知识短缺,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教育就是传道,学习就是求学。

学校2 .0适应的是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需求,教学走向大众化,班级授课成为主流。夸美纽斯把工业化的成果搬到学校,进行标准化教学和测试,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同时带来了一些缺陷,导致了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兼顾公平、效益、差异、均衡。

学校3 .0适应的是信息社会和智能时代。海量的信息知识、信息对称、个性和创新成为时代的标志。学习不再是生存需要,学校概念越发模糊化。教师、学生的角色边界不清,跨界成为常态,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学校概念将发生颠覆。“华为可不可以是学校?斯坦福可不可以是公司?”张治说。

智能时代教育的13个场景

张治认为,学校还会存在,未来的孩子必须去学校接受系统教育,但不只是为学习知识,更是为了交流,“交流为了印证,印证是为了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张治为未来教育描绘了13个场景。

场景1:每个学生都有数字画像。进学校开始,学习、教育的过程就是数据不断采集分析、加工、利用的过程,数字画像会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

场景2:每位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教师角色的转型势在必行。

场景3:每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可根据知识图谱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实现个性化教学辅助。让孩子经历一次完整的科研过程,教师只是陪伴者。

场景4:每一项教学业务都可能外包。学校的业务都有可能被技术公司瓜分,课程外包是常态化。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对学校围墙发起冲击。

场景5:每一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3 .0学校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复合体。虚拟学校是一个全体公众共享、共建、共治的教育平台,是社会的基础设施,像空气一样免费使用。人们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获得虚拟学校的智能服务,虚实交融的泛在学习无处不在。

场景6:每一种学习都会被记载。屏读成为常态,认知方式发生变化。

场景7:每个人的作业不一样。个性化和智能化如影随形。统一的作业布置忽视学生的个性,作业的规模化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之间存在严重冲突。

场景8:每个人的学程都是定制的。学习与工作、就业与创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学制概念将基本消亡,弹性学制会大行其道。

场景9:每一种学习都被尊重。学习更加多样,创客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将成为主流,群智发展成为共识。

场景10:每一所学校都将成为人们的精神栖所、心灵家园。学校教育要满足学生好奇、好玩、好胜的天性,做到呵护好奇心、宽容好玩心、培养好胜心。

场景11:每一个家庭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场。家校共育将成为教育治理的主阵地。

场景12:每种教育装备都趋向智能化。技术和资源将深度嵌入学习系统。

场景13:每一所学校都被隐性课程怀抱。学生将会有更多展现和互动平台。社会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会对学生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未来的学校会被越来越多隐形课程所浸润。

张治说:“技术到底帮我们做什么?它可以帮我们加快概念建构,丰富资源,加强刺激,增进反馈。然而,技术不能帮我们做什么?技术不能代替情感、代替体验、代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