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56期新闻周刊(总第341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融”“帮”“带”三字诀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教育导报》2019年第156期新闻周刊(总第3413期) 导报二版

【工作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驻雷波县马湖乡大杉坪村第一书记刘传星

谈及脱贫攻坚,我脑海里闪现的,是村里那些辍学但被劝返回学校,坐在教室里安静读书的孩子们,他们是我这三年最深的牵挂。同时,也让我想起我的过往。

特殊的“身份”特别的责任

我是一名农家子弟。我出生在山东省济阳县的一个贫困乡村,曾因贫困辍学,后经老师和当地干部的劝返、帮助,得到国家希望工程和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才读完高中、大学,考上研究生,后招录到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我是教育的受益者,对知识改变命运有真切体会,对失学辍学有切肤之痛。基于此,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是我发自内心的驱动和朴素的愿望。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参加工作以后,我先后走访了30多个贫困县90余个贫困村,对失辍学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对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更深的体悟。“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把习总书记的指示和关怀传递给彝区广大干部群众,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是我作为教育人的初心所在。

我是一名综合帮扶队员。2017年5月,经主动申请,我来到地处国家深度贫困彝区的雷波县马湖乡大杉坪村驻村扶贫。从踏入大杉坪村那一天起,每天爬行6公里的山路,成了我的必修课。慢慢地,我由旁观者、局外人变成参与者、雷波人。在田间地头,经常会有在山坡上劳动的村民,远远地大声呼喊“刘书记,你来了呀”;每次走进校园,曾经辍学但被我劝返回学校的孩子,课间会跑过来拉着我说这说那。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付出流淌真情、奉献孕育感动。

特殊的“病因”特别的“处方”

在控辍保学工作过程中,只有找准辍学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用心用情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一)“融”:融入生活、融入心灵

融入生活。我经常走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劳动,潜移默化引导群众,积极争取群众支持控辍保学工作。阿尔鲁作,去年读初二时曾数次辍学,厌学情绪很浓,而家长也不管不问,放任孩子辍学在家玩耍。我赶到他们家,与他们一起收洋芋、剥苞谷,好不容易把鲁作说通了,鲁作的爸爸又不同意了,因为他已联系了工地,准备让娃娃外出打工挣钱。我心急如焚,又赶去鲁作家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做工作,如此反复。最后一次,鲁作的爸爸问我:“你为什么一定要劝鲁作回去读书?”我说:“我小时候就是从你们家这种穷日子里走出来的,我能理解穷日子的滋味,但我父母砸锅卖铁也送我读书,我才有今天,鲁作通过学习将来也会像我一样。”这番话终于打动了鲁作爸爸,现在的阿尔鲁作正满怀信心等着读初三。

在控辍保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安全。下雨天,我经常站在通村路的半山腰,迎接一个又一个放学回家的孩子,嘱咐他们一定要注意山上落石、注意倾泻而下的水流,坚持在半山腰开设“安全教育课”。

融入心灵。我主动与厌学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儿童结对,做小朋友的“大哥哥”,变说教式的关怀为兄弟姊妹式的沟通,让学生敞开心扉。卢智鑫,一名13岁的彝族男孩,以前几乎不出门、不说话,单科成绩只有个位数,处于辍学的边缘。为此,一有空,我就专门绕路到他们家,跟卢智鑫一起爬山、打猪草、喂猪、放牛,慢慢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现在他已经习惯了跟别人打招呼,学习上也更加自信。每次出差回来,我总会尽快赶回村子,看望那些重返课堂的孩子。我不想流失任何一名孩子,因为他们是彝寨未来的希望。

(二)“帮”:帮家长、帮学生

帮家长。要帮学生首先要帮家长,在马湖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一道,为村民提供针对性技术培训,每户至少落实一项增收产业,用实打实的行动让群众支持我的工作,共同推进子女入学。养鸡大户吉根批儿一直坚持在农民夜校学习养殖技术,目前,经营一个2200只规模的养鸡场,年销售额超过45万元。

帮学生。要控辍保学必须帮学生树立自信。结合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彝族年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唱歌跳舞、拔河比赛等活动,给孩子们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释放孩子们内心的天真与快乐。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竭尽全力帮助孩子们改善学习条件,近三年来,我一共筹集助学经费20余万元。建卡户吉么不批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2017年,他被南京财经大学录取,一家人高兴的同时也为欠下的债和大学学费发愁,我帮忙联系到一家爱心企业,每年给予他7000元的资助,直到大学毕业。吉么不批如愿进入大学,通过努力2018年又获得赴英国利兹大学本硕连读四年的机会。

(三)“带”:坚持榜样带动、公益带动

坚持榜样带动。近三年,大杉坪村走出13位彝族大学生,特别是走出了贫困户家的首名女大学生和首名赴英国留学的本硕连读大学生,给全村树立了榜样。我经常把这些大学生的故事讲给老百姓听,并邀请大学生给村上孩子们作报告,激发他们勤奋学习、走出大山的欲望。

坚持公益带动。在省教育厅对口帮扶支持下,我们持续开展“彝区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游学,三年来,共选拔125名彝区中小学生,分六个批次,赴成都、杭州、北京等地“走出大山看世界”,既看城市精彩,又受精神洗礼;既走访游玩,又探寻梦想,让孩子从心灵深处认识到只有读书才有美好未来。

在控辍保学过程中,最美的心,就是孩子们的心;最真的爱,就是用教育托举孩子的未来。让孩子们安静地回到学校,永远不再失学,为了他们的理想去奋斗,我想这是我对自己成长经历最好的回答和诠释,这是对我点滴付出的最大奖励和鼓舞。与其说是我们在扶贫,不如说是孩子们让我的内心更加安宁,初心更加坚定,步履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