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3期(总第342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引导孩子感受“美”的三个维度
■郑万琳
美育论坛《教育导报》2020年第3期(总第3420期) 导报三版

美术教育除了可以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外,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及初步的审美能力。作为一名少儿美术教师,我认为,绘画技法的教学远不如“美”的教育。要从营造“美”的环境、培养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想象力三个维度入手,让孩子在观察大自然之美、造型之美同时,画出他们心中的“美”,最终学会创造“美”。

维度一:营造“美”的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的话。南方少雪,去年突降大雪。借此机会,在学校的墙面上挂满了纸质雪花,孩子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天会下雪?为什么雪会飘动?为什么雪花是六角形的?”

带着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开始带着孩子一起制作“小雪花漫游记”。孩子画的雪花形象各异,有的长着细长的腿,有的长着巨大的翅膀。老师再将他们所画的雪花挂到墙面和活动区,与当时窗外白茫茫的雪景相映成趣,成为他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美术课堂,孩子们知道了雪的形成过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创造了环境、创造了美。

在教学环境中,还可以大量悬挂和放置著名的美术作品来营造“美”的气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远远超出意料,他们在欣赏中慢慢学习、模仿,并将其部分元素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维度二:培养“美”的兴趣

我发现,从事美术工作同事的孩子,通常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这是家长对美术的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普通家庭的儿童,显然缺乏这种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营造氛围,从细节入手。

首先,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让孩子知道:美术表现形式多样,有剪贴画、蜡笔画、吹画等。美术不仅可以用水彩笔来表现,还有无数有趣的表现方法。其次,教师要用游戏、故事、音乐等方式来贯穿美术教学的过程。比如,在教学中给孩子讲述我国五代时期画家历归真学画画的故事。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当时没有动物园,他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容易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历尽艰险,深入深山老林,终于见到了真正的老虎,经过大量临摹,他笔下的老虎终于栩栩如生。后来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珍禽异兽,终于成为一代大家。再次,可以邀请沙画家,在课堂上为儿童展示一次音乐沙画,让他们对美的创造过程有直观的感受。

美术来源于自然,做好美术教学也应该是将课堂置于大自然中。我们要带孩子走进田野、走进公园,去领略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大自然的形态、色彩给孩子带来的感官愉悦,会悄无声息地改变孩子的感性趣味。

维度三:尊重孩子的想象力

如向孩子们出示圆形、方形、三角形,让孩子自由想象回答,通过这些图形想到什么,孩子们往往会回答:月饼、窗户、雨伞、西瓜、桌子、化妆盒等,借此打开孩子想象的大门。

天气好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仰望天上云朵,师生一起讨论天上云朵的形状,在整个讨论中,切忌批评错误,借此开掘孩子的想象力。如在画蚂蚁的时候,可以到校园里近距离观察蚂蚁,然后提出问题,蚂蚁有几条腿,它头上的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如果天气冷了,蚂蚁要穿衣服,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在这些问题弄清楚之后,再让孩子画画。最后呈现在教师面前的蚂蚁,有的在游泳、有的在吃肯德基、有的在坐着飞机遨游,异彩纷呈。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给孩子带来美的感受。

少儿美术教学,不必在意是否教会孩子成就某一幅艺术品,而是培养创造力和丰富情感的手段。部分家长、教师,拿着孩子的美术作品,不停地指责不像、不对,久而久之,孩子心生挫败感,对画画的兴趣减弱。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宽松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与其他学科一样,宽容的态度、开放的思维、得当的方法、热忱的情感是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美”的艺术空间里自由驰骋的先决条件。让孩子学会美,我们要先学会欣赏孩子。

(作者单位:德阳市广汉市第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