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1期(总第341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对口帮扶彝区和藏区乡村——
助力少数民族同胞脱贫奔小康
■吴迎华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教育导报》2020年第1期(总第3418期) 导报二版

向张楠刚、张文香等10人送上慰问金和礼品;给贫困大学生郭玉琴等8人送上资助款;慰问老党员,村里给小朋友送去书籍和文具、体育用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019年深秋时节,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四川城院”)党委书记罗大宪率队前往峨边县大香村开展扶贫活动。

从2018年开始对口帮扶峨边县大香村和色达县,四川城院高度重视,精准施策,出资、出人、出力,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同胞尽快摆脱贫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制订精准帮扶计划

从改善当地基础条件入手

按照《四川省高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实施方案》要求,四川城院定点帮扶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大香村和色达县。为做好扶贫工作,学校将帮扶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与学校整体工作同安排、同部署。选派扶贫干部到大香村驻村帮扶,协调解决村里的困难。

学校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围绕被扶持乡村的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基础教育、主导产业等方面,先后10余次赴色达县、峨边县调研考察,深入乡、村、组300余户村民家中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学院2018-2020年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针对大香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展文化活动缺场地等情况,四川城院累计投入10万余元用于修建彝族新区文化广场国旗台,投入近3万元用于完善村镇公路标识,向大香村扶贫项目资助2万元,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各种形式捐助大香村,累计折价5万余元。

完善基础设施后,四川城院积极推动产业扶贫,在大香村引入黑玉米优良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后广泛推广,并先后与达州农业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洽谈,拓宽农户创收致富渠道,努力实现农户脱贫致富。为当地水果、蔬菜提供外销渠道,设计品牌标识,同时引入电商,加强与农业、商贸企业合作,打造“农产品进城”的流通渠道。

培育“造血”能力

用文化和技术激发干事热情

“扶贫先扶志”,为帮助村民发挥对生产生活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改变贫穷懒惰不主动、不思进取等靠要的保守落后思想,四川城院确定了“以物质扶贫为基础,以精神扶贫为抓手”的工作思路。

学校以党建促扶贫,与大香村村党支部共同开办农民夜校,播放“坝坝”电影8场,举行升旗仪式4次,开展文化讲座3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让村民从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增长精神素养,从而激发村民的内生发展动力。

2018年10月4日,省科技扶贫工作组的专家一行前往九寨沟景区协助村寨重建,对接社区文创产业复兴。四川城院教师一行9人随行,协助对接九寨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结合新的材质与传统工艺,深挖藏式土布新的表现形式,推动九寨的传统工艺能够获得新的生命力。

据了解,2019年下半年开始,峨边县已进入脱贫摘帽决战决胜的最后冲刺阶段,大香村是确保退出贫困的4个村之一。面对脱贫冲刺,大香村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加强产业园区后期管理,加快硬化产业道路,尽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五大行动”,以“三大革命”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工作。

发挥教育优势

在升学和职业培训上给予支持

四川城院始终坚持突出专业特色,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几个方面开展教育扶贫工作。针对大香村学前教育师资薄弱的情况,学校选派两名专业教师开展帮扶指导,推动乡镇幼儿园和“一村一幼”建设,促进当地学前教育发展。

同时,学校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累计培训近100人,推荐就业岗位100多个,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另外,学校积极对口联系峨边职中,通过单独招生、设立专项奖学金等方式吸纳该校生源,确定60名招生对象,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解决入学问题。

学校组织师生前往色达县开展为期10天的贫困县“一帮一”技能培训。培训电工、焊工学员35人;45名当地喜爱现代木工装饰技能的学员接受了现代木工技能培训。培训让当地学员初步掌握了艺术设计与现代木工的结合工艺,引导他们将本民族独特元素融入到木工艺制作中。

四川城院还将与大香村建立长期的蔬菜、水果等产业的销售合作,进行产业帮扶,为协助打造产业强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学校将会对来自峨边县新林镇的学生的录取条件、学费减免等适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