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期(总第342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文化场馆是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成都七中 何博
《教育导报》2020年第4期(总第3421期) 导报三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搞好新时代的思想教育,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引导学生明大势、知大任,要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想教育往往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润物细无声”般地教化。因此,想要让青少年感知民族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需要还原历史场景,更需要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有效文化体验。成都七中在利用文化场馆的教育功能方面,有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柏拉图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从本质上讲,一个民族的故事应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核。讲好中国故事、培育民族接班人,必须讲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故事。中华文化强调的“民惟邦本”“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和理念凸显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方式和价值体系,它们在时代变迁中彰显出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民俗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保存着大量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为此,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围绕“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主题,以参观博物馆、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项目、国学诵读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切实体悟到中华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培育了学生的文化格局与家国情怀,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坚定了学生的“四个自信”。

学校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一些场馆开展思想教育和生涯教育。“立志成才”集中教育是成都七中德育活动的一张名片,学校针对高二学生文理分科后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前做好生涯规划,从而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

比如,高2018级的“立志成才”集中教育的第一阶段,组织理科生分别参观了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的多个实验室,组织文科学生访问了四川大学的博物馆、金融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以及校史馆。第二阶段,学校联系了成都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成都中医药大学至真堂连锁中医馆、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四川省图书馆、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成都开心麻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等27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三阶段,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瀚旻院长作了《医学的守望》专题讲座,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作了《走进博物馆》专题讲座,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辜敏作了《艺术与生活》专题讲座。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各类场馆对于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现阶段,各类形式的文化场馆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更是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继续完善好、建设好、利用好文化场馆,不仅仅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更有利于逐渐将文化内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个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实现发现人、培养人的目的。

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新时代,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文化场馆育人的功能十分重要,而且更需要的是从小事、从细节抓起,落在实处,使文化不断实现创新转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