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6期(总第342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留在脑海中的是一次次美好记忆
泸州古稀老人捐资助学40载,从不留凭据——
■周超文 陶文斯 陈思桃 文/图
《教育导报》2020年第6期(总第3423期) 导报二版

“奶奶,您猜猜,今天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消息?我考上四川大学的研究生啦。”“奶奶,天气冷了,虽然身体好但也要注意防寒。……”

每周,78岁的泸州市纳溪区退休老人张崇华都会接到几个“孙儿”或“孙女”打来的电话,或问候、或关心、或与她分享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孙儿”或“孙女”,全是张崇华捐资扶助的贫困大学生。

如今,张崇华每年不到5万元退休金,她却要拿出3万多元用于接济贫困生。她自己生活节俭,清贫过日子,但对每一个“孙儿”或“孙女”却慷慨大方,除了承担每个“孙儿”或“孙女”大学4年的学费,每个月还补贴400元的生活费。

张崇华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生活艰难。1965年,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她,虽然每月工资仅27 .5元,但她还要给父母每月10块钱补贴家用,她一年更是难得添一件新衣服。张崇华对此说:“这些都是父母教育我要勤俭节约的结果。”几十年来,张崇华的工资收入已今非昔比,但她始终恪守这一家训,吃穿上从不讲究,一件衣服、一双鞋穿好几年。

接济贫困大学生或中小学生,其实,张崇华已经坚持了整整40年。1980年开始,随着自己工资开始有所提高,张崇华得到丈夫支持后,她就每年从的工资中拿出几百元到上千元帮助三两名贫困中小学生。帮扶过程中,张崇华除了帮交学费,更多时候她还是“校外辅导员”,让一个个孩子成人成才。2015年开始,张崇华将捐资助学定向转向了贫困大学生,每年结对帮扶1—2个。张崇华说,她坚持40年捐资助学回报社会,为的只是感恩党和政府的恩情。

为了让所帮扶的学生健康成长,张崇华从不宣扬,在日常都是以“小幺幺”“小乖乖”“小帅哥”等来替代。更让人尊敬的是,40年来,张崇华究竟扶助了多少学生,捐助了多少学费,她一个凭据也没留。她说:我从来没想过留凭据,留在脑海中的是一次次美好记忆就足够了。”然而,仅仅自2015年以来,张崇华捐资助学达10多万元。

张崇华展示孩子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