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8期·家教周刊(总第3425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对话《破壳》制作人王为:
舞台有文字无法取代的魅力
■记者胡敏
《教育导报》2020年第8期·家教周刊(总第3425期) 导报二版
少儿音乐剧在国外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却比较小众,并且不少县级城市几乎没有剧场可供孩子看一场属于儿童的剧。我们为什么需要少儿音乐剧?怎样提升孩子的艺术审美修养?本报记者对王为进行了专访。

《家教周刊》:我们为什么需要少儿音乐剧?

王为:音乐剧在欧美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综合艺术,引入中国已有几十年,北京、上海、广州早就在做,四川这边,人民艺术剧院等机构也在做,只是质量和精度还赶不上欧美。

少儿音乐剧不光是孩子的剧,也是成人的。通过孩子的语言、孩子的表现,打动孩子,也触动成人的内心世界。音乐剧的魅力在于综合,有声乐、舞蹈、形体、表演、舞美、灯光,缺一样都不行。从剧本的构思到音乐的整体创作,以及演员通过表演把剧本和音乐进行二次创作,都要融入进来,每个环节凝聚着艺术的匠心。

 

《家教周刊》:不少经典儿童剧由文学作品改编,看书和看剧有什么不同?

王为:看书和视觉听觉上的艺术审美是两回事,文字是促进我们思考、想象的,音乐剧则把书本上的文字变活了,更具象。舞台本身有文字无法取代的魅力,它是二度创作,舞台的色彩、布局、层次等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加上声乐、表演等,孩子获得的审美感受是非常丰富的。

 

《家教周刊》: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表演少儿音乐剧?

王为:声乐方面,能开口唱,音准不错;舞蹈方面,四肢协调,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孩子。《破壳》海选时有200多人报名,我们只需要20个孩子,淘汰的时候我觉得很可惜,有些孩子器乐特别好。这次表演中,我专门增加了一个弹钢琴的角色,这在其他音乐剧中是没有的。让孩子穿上熊猫服装在舞台的一侧弹钢琴,孩子融入得非常好。今后这是一个方向,多给孩子一个呈现机会,帮助他们扬长避短。

 

《家教周刊》:怎样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眼光?

王为:在欧美国家,周末、节假日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会、看各类表演、看美术展,已经是家常便饭。跟这些孩子交流,你会发现,他们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有自己的见解。

艺术修养属于人的精神需要,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情绪、感受,艺术作品能够和他内心的这些东西产生共鸣。我们可以带孩子多听、多看好的音乐、表演、绘画作品,并且一定要和孩子交流,这些作品好在哪里,锻炼孩子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我们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时,容易走入一些误区。比如在选择学什么时,父母希望孩子学钢琴,孩子觉得枯燥不想弹,其实可以多听听孩子的意见,除了钢琴,还有声乐、架子鼓、小提琴、长笛等很多选择,选择他感兴趣的去坚持。再比如,很多家长把考级摆在第一位,一年到头孩子只练3首曲子,肯定能过,但一问其他曲子,孩子就傻眼了。如果将音乐的美感放在前面,孩子能够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自然学得好。身边很多朋友的小孩,包括我自己的小孩,都是这样,让他们放松心态,把学钢琴当成一种美的欣赏,把考级拿来练手,反而能轻松过级。

 

《家教周刊》:每个年龄阶段,怎么选择优质的艺术作品?

王为:12岁前,多给孩子一些简单、明亮的,与大自然有关的作品,不要选择太多忧郁的作品,童年时多给他展示积极向上的一面。当然,拿音乐来说,一首基调欢快的曲子,也可能有几小节忧郁的东西,没有关系,孩子捕捉到了,随着年龄增长他可以慢慢理解。

12岁以后,孩子基本上各种音乐都可以涉猎,民族的、欧美的、流行的、古典的,只要不是太消磨志气的都可以。童年的熏陶给孩子的艺术品位打下底子。比如,我朋友的儿子从小听了很多古典音乐,上了中学,因为住校,突然听一些网红歌曲,妈妈特别苦恼,没想到一段时间之后,儿子自己要求妈妈买古典音乐的碟子。他接触过更好的,就有了辨别能力。

“网红”歌曲、视频不建议孩子多接触,这些属于文化的快餐,对精神世界没有太多滋养。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相信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鉴别能力提升,这些东西会逐渐消失。

 

《家教周刊》:寒假到了,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些剧目吗?

王为:《少年辛巴达》、《爱丽丝镜中奇游》、《阿拉丁神灯》、《白雪公主》、《绿野仙踪》、《匹诺曹奇遇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