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11期·家教周刊(总第3428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成长,才是“战疫”的最佳姿势
记者 胡敏
《教育导报》2020年第11期·家教周刊(总第3428期) 导报一版

推迟开学的消息宣布后,你的内心是不是如打翻的五味瓶?一方面,担心、焦虑,学习耽误了怎么办?另一方面,心里又藏着一丝庆幸,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可以继续不早起、不做作业;对于家长来说,可以继续母慈子孝(不辅导作业)。紧接着,原定开学的日子,各地举行了“云开学”典礼,中小学生正式进入到居家学习阶段。

什么?推迟开学≠不上学?不少学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00后”、“10后”满腔复杂情绪无法诉说,只好跑到第三方软件表达。钉钉等远程会议(课堂)软件就这样迎来了一星暴击,不少家长也赶热闹前去吐槽:鸡飞狗跳(辅导作业)的日子又开始了。

记者询问了身边的家长,想知道居家学习的日子到底怎么样?结果发现,有远见的家长,早就给孩子安排得井井有条了。

■记者胡敏

开学延期,但未来不会延期

成都市锦江区一位初中女生,每天瑜伽、画画、学习和读书,没事还烘焙蛋糕、披萨,家长杨女士发来的小视频里,孩子花式动作轮番上演,不仅形体练好了,身板也更结实。

家里布置了一个阅读空间,靠墙的书架,一张大方桌,女儿坐在靠窗的位置学习,父母围坐一起,工作、阅读。杨女士说,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一个月,阅读、学习、运动、个人爱好,这些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开不开学都一样。

一位武汉的王老师告诉记者,武汉的中小学2月10日就已经在线开学,比四川还要早一周。这是他们原定开学的日子,因为疫情,武汉推迟了开学时间,线上学习却如期而至。这段时间,大家每天关注新闻,都知道处在疫情中心的武汉,生活上有多不便,精神上面临多大的压力。

疫情的阴影之下,学生们表现出的精神面貌让人敬佩。

“《泌园春·战疫情》:庚子之春,千地城封,万社户关。叹荆楚大地,新冠肆虐;举国上下,顿失欢颜。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勇战疫情不畏艰。统部署,听中央号令,八方驰援。合力抗击肺炎,助数亿民众排万难。幸泰斗南山,科学研判;医护社警,坚守一线。众志成城联防联控,志愿逆行保平安。待来日,亮中华利剑,再谱新篇。”

这是王老师的学生写的诗,不畏艰险,斗志昂扬的气魄,读来令人振奋。王老师说,可能正是病毒的魔爪离他们如此之近,让他们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常态努力”,带来非凡效果

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的张莉莉有一双儿女,女儿今年读四年级,儿子在上幼儿园。每天6:40起床,锻炼半小时,因为不能出门,跑步用跳绳等室内运动代替,7:15吃早餐,上午女儿学习,儿子玩游戏,11:30午饭,下午学习、阅读、玩耍,21:00睡觉。“云开学”之前,一家四口一直都保持这个作息,所以并不存在任何困扰。

相反,有老师的指导,孩子学习更有方向了。儿子的幼儿园老师不时地发来一些视频,有舞蹈动作,儿子可以跟着跳,有手指操,张莉莉学会了跟儿子做亲子游戏,还有老师录制的讲故事音频,可以做睡前故事。女儿的学校,老师们做了一些复习计划,女儿可以跟着复习,武侯区也有一些开放的网络学习资源,张莉莉选择了一些适合女儿的,画面质量各方面都不错。

这个假期,张莉莉最欣慰的就是一家人跑步1000天的小目标达成了。虽然因为疫情暂时不能出去跑步,但是这份坚持,带给一家人良好的作息习惯还坚持着。女儿的校外在线培训课,跳舞和小主持,也都有收获。面对接下来复课时间的不确定,张莉莉显得很淡定:只要每天保持好学习的状态,就不会担心。

列一个成长清单,和孩子一起“战疫”

因为疫情,罗爱华选择把儿子号子留在了老家,由爸爸负责照看。儿子第一次这么长时间不在身边,她起初有点担心。没想到,这个假期号子过得非常充实。每天背英语课文,做数学练习题,最让她欣慰的是,阅读坚持得很好,每天少则几十页,多的时候可以读到100页。这个假期已经读了10本书。

号子爸和儿子列了一个计划清单,把每天要完成的事项规划好。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孩子就可以自由玩耍。号子今年四年级,正是想满山野跑的时候,好在老家的人少,邻居的情况都了解,封村之后,家附近是个相对安全的小天地。爸爸带着号子到山坡上认识各种植物,还完成了种木薯的研究性学习,号子主动写了一篇长文,记录这个过程。

罗爱华和号子爸都是老师,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农村教育的现状让人担忧。号子爸研究国学,他热心地给邻居家孩子上课,没想到这些孩子不想听课,就想玩,而号子爸的课很受城市孩子的喜欢,不少孩子毕业了都专程要回来跟号子爸交流。农村的家长们也几乎不管孩子学习,人人拿一个手机,每天过重复的生活。“以前号子爸还能靠努力读书走出来,现在的孩子连读书都不愿努力了。”罗爱华说,希望有人能重视妇女教育,她们陪伴孩子却不知道引导,只有家长的意识跟上了,孩子才能走出来。

记者感言

怎么度过疫情,就怎么度过一生

突发的疫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重新思考生命的机会。

当许多人纠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经济会不会垮掉,延迟开学要持续多久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时,有的人,已经早就活在当下,默默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

当我们以为“在家躺着就是为国作贡献”的时候,当我们以为喊几声“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口号,就是声援国家的时候,处在疫情中心的孩子们用自己发愤读书的行动去“战疫”。

开学可以延期,但未来不会延期,一个人的成长更不会延迟。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相聚校园的时候,才会发现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读过的书、写过的字、练过的题,学过的钢琴、舞蹈、声乐,都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

成长,才是“战疫”的最佳姿势。疫情无情,白衣天使、社区、警察等冲锋在前,为我们画出一个安全的圈。而对于每个不能走上前线的人来说,珍惜一线人员为我们营造的安全环境,好好活着,把自己和孩子的成长计划,列成一个个清单,每天实现一个小目标,每天都学到更多知识,拥有更多技能,与家人关系更融洽,在喜欢的事物上有心得……这样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居家的日子没有发霉,每天都在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而对待眼前学习、生活的态度,往往决定我们如何度过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