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11期·家教周刊(总第3428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劝长辈戴口罩,是亲子交流问题的集结
吴宇婷
七日谈《教育导报》2020年第11期·家教周刊(总第3428期) 导报一版

2020年,我和我爸吵的第一次架是劝他戴口罩。我和我爸已经多年没有吵过架了,如果不是这次沟通全面失败,我都快忘记童年时与长辈沟通的阴影了。

1月18日,我返回西安老家,没几天,新冠肺炎的疫情状况便在网络上传开。世界卫生组织、疾控专家均指出,目前所知最有效的防护办法,即为“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我也迅速在口罩还没有断货前,去医院买了两包,并放在家中显眼的位子,示意我爸和爷爷出门买菜时,记得戴上。然而,3天过去了,口罩一动没动。我爷爷的理由是:“没戴过,不会戴。”我爸的理由是:“非典时期,我去东北出差都没事儿,现在能有什么事儿?”

我和我爸吵架的导火索是他带着爷爷去参加百人酒席。我激烈地表示,疫情已经非常严重,这种酒席应该取消。可我爸和爷爷,两个掌握了家里话语权的人,却开始连珠炮似的攻击我:“你看大街上谁戴口罩了?就你事儿多。”“现在只有武汉有疫情,我们西安有的话会不报道?”“你以前说我看的公众号文章不可信,我看你那些信息才是胡编乱造!”吵架在他们的一句“我感染了病毒,死了也不找你算账”画上句号。

这种无奈也发生在许多年轻人身上。微博上有一段热议视频,一位湖南益阳的女生拍摄自己劝说老父亲佩戴口罩的画面。视频中,当爹的先是嫌弃戴口罩“娘炮”,又举出身边人的例子:“你看你妈戴了吗?”女儿着急,提高语调:“戴口罩不是为了好看!”老父亲迅速地释放了脾气:“我不戴就不戴!你要戴你戴!你要害怕你明天就走,再讲一句话,老子一巴掌打死你……”为了不戴口罩,他不惜用难听的粗口怼回去,还顺带攻击女儿所在的教育和舆论系统,“读书读傻了你”“媒体就是危言耸听。”

这次疫情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分裂成两个世界,长辈、年轻人因此矛盾不断,有人在网上感叹:“劝长辈戴口罩,是亲子沟通问题的集结。”

不听、不信,用权力施压,是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一直存在的普遍问题。这次也一样,在年轻人表达担忧与顾虑时,家长不听孩子在表达什么,不信孩子所描述的恐慌,只相信自己眼前所见。如若说不过,就用权力施压,迫使孩子“闭嘴”。长辈的心理也不难理解,回想长辈让我们穿秋裤时,我们的态度也是“不听、不理、不信”。可见,亲子沟通壁垒并非一日而成。

想要劝长辈听进去我们的话,首先要打好基础,建立一个融洽的沟通氛围。例如,长辈讲述他们的观点时,我们也要听,不要故作嫌弃,充耳不闻。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长辈与我们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不能吸收新观点是正常的。我们要站在长辈的角度与立场,多去理解他们。

当与长辈发生观点冲突时,不要尝试说服谁,彼此保留意见。同时,可以尝试表达:“我和你生活的时代不同,我有我的看法,你有你的意见,是正常的。”让长辈逐渐接受这样的交流方式。遇到一些开明的长辈想吸收新鲜的观点,也可以多和他们分享网络上的所见所闻。

当我们能与长辈建立一个良性的沟通机制,下一次再发生冲突时,双方起码能找到更好的交流方式。即使观点无法一致,彼此也能够尊重,减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