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13期(总第343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线上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深度学习?
■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董雪梅
《教育导报》2020年第13期(总第3430期) 导报三版

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网课”热,老师们纷纷戏称自己成了“十八线”主播。这种特殊时期的过渡和适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开放性教学”和“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将会是以后“教与学”的发展趋势。

针对海量的网络资源,我们不仅要拥有资源,更要整合、开发、创造、生成资源。老师的“教”引领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在网络学习的环境下,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在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上,能够有新的体验和新的收获。

线上语文学习活动怎么开展?是不是一本书、一张纸、一支笔,沿用“听说读写”的传统教学模式?能不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狭隘的教学为广义的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不能把“老师教,学生学”翻转成“老师引,学生学”?能不能把简单机械的学习,转变成有逻辑、有思维、有力量的“深度学习”?

一、搭建框架,挖掘“深”的资源和可能

2月下旬,笔者做了一点尝试。从在线语文教学的推进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互学互鉴”的效果日益显现,“深度学习”的状态日趋明显。下面,以《简·爱》阅读为例,谈谈师生在“深度学习”中的体验与收获。

明确“学习要求”。结合 PPT,了解《简·爱》;结合原著,学习《简·爱》的部分章节;完成《简·爱》的综合性作业:制作一份阅读小报,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品介绍、人物故事、人物形象、人物插图、作品理解等。

搭建“阅读支架”。“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如果老师不做任何引导的话,学生读得很盲目。这样的阅读收效甚微,学生没有兴趣可言,更谈不上语文的“深度学习”。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阅读要素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还要了解作家作品的创作背景或写作风格,了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情感与人物塑造之间的联系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着与文本交流、与人物对话、与时空对接,把作品放在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中去解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进行分析,联系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积累去领悟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精神和哲理。语文阅读就会有“深度学习”的真体验与真感受。

改变“呈现方式”。用“阅读小报”的方式去呈现,可以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声”为“有声”,在图文并茂、形态各异中,把隐性的阅读通过显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可以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二、加强互动,让“深度学习”有量的积累

首先,一读再读,体现“深度学习”。学生小傅告诉我:“第一次看《简·爱》的时候没有深入思考;这次做‘阅读小报’之前回顾了书的内容,茅塞顿开,对书中人物有了新的见解。”我对她说,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就是“深度学习”。

其次,形式创意,外化“深度学习”。小曾在小报中写道:“《简·爱》是一本描述一位女性生命成长的名著。我从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成长在于自立,不再依赖他人。于现在的我来说,尚未能够触及。把它与我的生活与学习相结合,便有了另一种理解。在学习上,是从艰难地在他人引导下学习知识,到懂得自觉地温故而知新,并有了探索新知的渴望并懂得自学。”在生活上,是与“外力”关系的交互变化过程。曾经以为“外力”是阻力,但逐渐与其和解了,它摇身一变成为牵引力。我认为,实现了“内力”和“外力”的融合与推进,生命才得以完全绽放。

最后,内化于心,升华“深度学习”。学生周紫依在交来的《<简·爱>文本阅读理解》中写道:“全书最出名的部分,应该就是简·爱对罗切斯特的拒绝……然而,当我看到她情愿在乡村学校教书时,我感觉她变得柔和起来,她开始明白玫瑰不仅生而以浑身带刺的方式存在,而是因为想为世间绽出一朵美丽的花而存在。她与圣约翰的两位姐妹交流,玩耍,这时候的爱小姐和其他任何同样身份的小姐一样,风趣、有才气,待人温和而真诚。这段时光,给予她极大的温情,这一段乡村生活改变了她,使她变成了一个能对别人给予,有能力温暖他人的完整的自我。

愿自己也可以拥有简·爱的坚强,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挑战,经历过在惠特克劳斯镇的饥饿与严寒,开始新生活也不是那么困难。”

三、创生推进,让“深度学习”成为必然

1 .方案设计

开放性设计。网上教学的最大优势是整合网络资源,以一种开放的态势进行“大语文”的学习。学生的知识面宽、有选择的自由、有表达的个性,这些都能使语文学习变得有趣、有味、有内涵。

预设型设计。老师设计阅读活动,只是起到一个阅读导向的作用,至于读什么、怎么读、用什么方式来呈现,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擅长表达的,或在比较阅读中有不同认识的,都会以超出老师预设的空间进行自主的发挥,达到生成性阅读的良好效果。

活动性设计。阅读是一项活动。它不同于学校里的朗读、听读、分角色读,那样的读,更注重形式。而在家阅读,它更接近于自由读,可以诵读、可以默读、可以表演读,总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文本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张力和魅力。

2 .活动推进

及时发现亮点。在读《简·爱》的过程中,我最先注意到学生在阅读小报的形式上的变化,由原来的文字书写,变成图文并茂,再到电子小报制作,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更新迭代。然后关注阅读小报的内容,发现有些孩子的形式创意或内容理解,极具个人特色,就及时把它转发在班级群里,供同学之间互学互鉴。

及时捕捉契机。当班级群里出现有的学生在“阅读小报”上有自己的“个人理解”,以及“洋洋洒洒”的语言文字表达的时候,抓住教育教学的契机,老师先仔细阅读文字背后的讯息,再引导学生去深入领会、细致表达,此时的“同伴教育”成了很好的学习资源。

及时推广经验。由于书写小报耗时耗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和技术手段,进行深度思考、排版设计、创意表达,让人物、事件、理解、表达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综合融通,又体现了学生领导力的锻炼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3 .理念提升

明确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度学习”,是指人类的认知过程逐层进行,逐步抽象。具体表现在:人类层次化地组织思想和概念。对于深度学习来说,其思想就是对信息堆叠多个层,也就是说这一层的输出作为下一层的输入。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实现对输入信息进行分级表达。这次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形式创意和个人理解,正是体现了“深度学习”的典型特征。

明确作业的功能。假期的学习与生活,是建立在学生课外学习基础上的自主发展。从需要论的角度出发,它更多地满足了个体的生理休息需要,心理调整需要和精神独立需要。当寒假遇上阅读,是学生放假期间最好的精神补给方式,慢条斯理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旁若无人地读,读出感情、读出理性、读出意蕴。

明确主体参与的意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主体参与,才有深度阅读。在认真读、仔细读、深入读中,发现端倪,发挥想象力,发展对事物的认识,建立起对人的内心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在情感体验和情绪释放中,找到情感共鸣和心理抚慰,得到感性的认同和理性的升华。

形成思维品质。学习是为了知识的积淀,为了综合素养的提高,更是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中,有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以阅读促进思考,在阅读中积累生活经验、拓宽人生阅历,让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思维的品质不断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领悟生活、生命、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让我们与文本交流、与人物对话、与时空对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做一个“有温度、有情趣、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