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23期(总第3440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乐山市小凉山彝区“学普”行动扩大试点正在进行时——
用普通话为幼儿传播防疫知识
■本报记者 钟兴茂
《教育导报》2020年第23期(总第3440期) 导报二版

“出门戴口罩,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哦。……”近日,清脆的童音在乐山市小凉山彝区的上空响起。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乐山市教育局以“幸福小喇叭”、微信群以及 QQ群等多种渠道,用普通话为幼儿及家庭提供防疫知识学习指导,实现学说普通话与当前疫情防控紧密结合。

时间回溯到去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雷波县召开了“学前学普”行动试点现场推进会议上,明确要求把乐山市同属彝族聚居区的马边县、峨边县和民族待遇县金口河区(以下简称“两县一区”)也纳入“学普”行动试点范围。2019年8月,在乐山市“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扩大试点座谈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又指出,乐山市条件好一些,要在乐山打造出全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示范区。

那么,乐山市“两县一区”的“学普”行动是怎样开展的?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又为当地幼儿园师生带来了哪些变化?能否达成打造示范区的目标呢?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全面摸清家底,让“学普”行动有的放矢

金口河区吉星乡中心幼儿园教师陈兰回忆,第一天上课时,她斗志昂扬地走进课堂,可拿起学生信息表的一瞬间,心里咯噔一声,“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彝族留守儿童,我尝试用普通话和他们交流,但他们用一口我听不懂的语言回应我。”每当秋季学期开学前,很多老师都在为即将入学的小朋友犯愁。

与往年不同,2019年秋季学期开学前,一场组织严密、行动迅速的“学普”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学普’行动要精准有效,首先要摸清家底,建立适龄儿童普通话水平台账。”乐山市学前学普办公室副主任罗杰告诉记者,2019年7月和8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和省市脱贫办、教育部门及项目支持单位北京华言公司多次深入“两县一区”,完成了对9191名3至6周岁幼儿的首次全员测试。

2019年8月底,乐山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乐山市小凉山彝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扩大试点工作方案》,对“学普”行动的工作目标及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与此同时,乐山市财政局落实了市级试点工作经费140万元,乐山市扶贫开发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获得首批省级专项资金983 .22万元。乐山市政府还将“学普”行动列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范围,发挥浙江四市对口帮扶“两县一区”的教育人才力量,并落实专项扶持资金410万元,全力助推“两县一区”试点。

2019年9月开学前,试点工作实现了“两县一区”乡镇和村全覆盖,达到村级幼教点289个。开学时,“两县一区”347个幼儿班的594名配备辅导员都收到了相关教辅资料。每个幼儿园建立了幼儿成长手册和辅导员记录手册制度,总共配发幼儿成长和辅导员《护照》11000余册。

2019年12月底,在峨边县举办的“迎新年幼儿‘学前学普’”成果展示汇报演出现场,来自“两县一区”各个幼儿园的孩子们,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表演着各类节目,赢得了现场观众一阵阵掌声。峨边县教育局副局长周建勇告诉记者,根据2019年12月底进行第三轮测试结果,与10月首次测试结果相比较,仅3个月就呈现出良好学习效果,全县3580名幼儿中,完全能听懂会说的幼儿从1396人增加到1694人,增长了21 .3%;听不懂不会说的幼儿从812人减少到363人,减少了55 .3%。

狠抓村幼辅导员培训,保障师资水平

不仅是学生,在“两县一区”普通话水平不过关的村幼辅导员也不在少数,但课堂上他们仍然坚持用蹩脚的普通话与学生沟通,利用休息时间练习,提升普通话水平。马边县建设乡三溪村幼儿园的吉克麻尔经常在课间大声朗读书籍,请同事帮她纠正字音和声调,每次练习都用手机录音,反复练习、比对。回到家里,吉克麻尔还像小孩子一样跟着电视学普通话。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她拿到了普通话二级乙等资格证书。

“村幼辅导员普通话水平、保教水平、整体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能力不适应需要,是制约‘学普’行动成效的关键因素。”罗杰介绍,“两县一区”的594名辅导员中,本科生82人,大专生472人,高中阶段及以下学历40人,具备教师资格证512人,普通话等级证554人。“村幼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尤为重要。”

因此,“学普”行动期间,乐山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华言公司共同开展师资培训,采取市级骨干培训、县级全员培训和集中面训、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帮助所有辅导员掌握学前教育教学规范、常规管理策略等知识,截至2019年12月,已培训辅导员2000余人次。

2019年9月28日,吉克麻尔参加了一场“学前学普工作”培训会。会上,专家们对声母、韵母、音变等发音知识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并教导老师从歌曲童谣、交际对话、生活词汇方面,对学生开展“听、唱、读、演”等练习活动。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创新驱动提炼试点成果

“乐山条件好些,应做得更快更好。”这是刘永富提交的乐山市“两县一区”调研报告上留下的批注。那么乐山如何才能做得更快更好呢?乐山市部分学前教育管理、教学、科研、推普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反复论证,最终给出的答案是:科研引路、创新驱动。

罗杰介绍,为高标准、高起点探索总结全市示范经验成果,提供智力支持和智慧保障,乐山市在市县两级教育科研(学前教育)机构、优质品牌幼儿园以及浙江援乐教师中,遴选了42位资深专家、骨干教师,组建市县两级专家团,并与华言公司为代表的高层科研团队配合,开展课题研究。

2019年12月,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文,批准了全市“学前学普”科研总课题——《提升彝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水平的活动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立项。该课题将聚焦彝区学龄前儿童“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的总体目标,以活动为核心载体,全面总结“学前学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保障、教学内容、方法模式、评价考核等措施与经验,其下设10个子课题进行支撑。

目前,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彝区儿童普通话学习现状与需求,并形成调查报告。课题组将针对教师、家长、儿童学习普通话情况,开发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家园共育、特色手工等适宜的活动,提升彝区教师普通话水平及教育教学水平,助推彝区儿童普通话水平提升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对活动的实施状况和成效,进行归纳总结,提取经验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峨边县专家组组长田璇认为,课题研究将教师培训、幼儿的教学活动、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可谓“三位一体”,有一举三得的效果,尤其在增强家长的普通话教育意识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乐山市教育局迅速召集学普专家团成员编写疫情防控儿歌,并录制若干幼儿诵读音频发送“两县一区”,通过“村村通”广播网,每天在重要时段反复播报。峨边县白杨乡瓦洛村三组卢芯雨小朋友告诉记者,她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和爷爷奶奶一起洗脸洗手,然后一起倾听村里村村通小喇叭中播放的儿童防疫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