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33期(总第345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微循环”不畅通制约教育创新
吴维煊
《教育导报》2020年第33期(总第3450期) 导报三版

在教育系统中,任一个体都与周围的教育环境不断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每一个传递体系都构成学校教育大系统中的“微循环”系统。在“微循环”畅通的教育环境中,大家都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每个人都能够在各种观点的交流碰撞中汲取智慧,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但是,“微循环”不畅通,在教育中并不少见,特别是那些教育质量不理想,长期处于发展低谷的学校,这种现象会制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学校“微循环”不畅通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者的心胸与格局不太开阔。少数校长喜欢听肯定与赞美,不喜欢听批评与质疑的声音,导致部分副校长及中层干部,以揣摩校长心思、让校长高兴为原则,在校长面前报喜不报忧。实事求是地说,校长要对内、对外、对上、对下,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很大部分来自于副校长及中层干部的汇报。当学校“微循环”不畅通时,副校长及其他中层干部虽然很清楚学校中存在的问题,但他们在向校长汇报工作时,把那些“负面消息”统统都屏蔽掉,校长在“学校形势一片大好”的忽悠声中飘飘然。

二是校园缺少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学校是传承与创造人类文明的场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应然状态。但是,在“微循环”不畅通的学校,却只能和谐共奏一种声音,容不得“杂音”,将教师的不同意见看成是对领导的不尊重,是对学校管理的忤逆,甚至看成是学校的不稳定因素。那些有独立的教育思想、能够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提出逆耳忠言的教师,不仅其才华无用武之地,还极易受到排挤。领导咋说咱就咋做、不表达自我、不关心对错,成为某些教职工遵守的工作原则。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创新、不可能有学校的优质发展。

三是忽视教师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教师们没有表达教育思想的“微循环”渠道,与忽视教师在学校的主人地位是互为因果的。校长很忙,除教师有事找校长请示工作外,校长主动找教师谈心、了解教师诉求、了解学校情况、征求教师对学校工作意见,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虽然每所学校都有工会、教代会等群众性组织,但这些组织的功能仅局限在发发福利、慰问一下生病的教职工等生活层面,不涉及学校的发展,没有通过这些组织表达教育思想。虽然微信、 QQ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当教师的主人地位被忽视时,通过这种方式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的老师非常少。

学校是通过人与人之间语言、思想与灵魂的交融,达到传播与创造知识与文明的场域。当“微循环”不畅通时,每个教师都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被动工作,都不去发现与思考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观者心态,既不言也不语,严重制约学校的健康发展。没有“微循环”的畅通,就不会有思想的碰撞,更不可能有教育的创新发展。让全校教师有表达思想、奉献智慧的空间,让“微循环”畅通,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创新的需要。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