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34期(总第3451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发挥高校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省高校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董志文
《教育导报》2020年第34期(总第3451期) 导报二版

2020年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工作视频会议指出,全省高校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围绕定点扶贫重点任务,攻坚克难,高标准推进定点扶贫工作落地落实,为夺取我省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

找准“穷”根,靶向施策

精准扶贫,靶向施策,就要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找准“穷”根,实施对策。

2019年,西南民族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助力贫困县脱贫,学校全年研究制定了6份扶贫工作文件和具体工作方案,做到工作计划明确、推进步骤清晰、帮扶任务具体。同时,西南民族大学精准施策,突出工作重点,定点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和凉山州盐源县开展人才帮扶,培训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代表300余人;依托学校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帮扶。

四川师范大学在定点帮扶工作中创新形式,挂牌成立“八个学院”,拓宽教育扶贫途径,搭建乡村振兴平台;对接需求,推进实施“五大教育”。在全面推进实施“五大教育”中,促进“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动能转化。发挥优势,投资50余万元,组织专家团队编辑出版发行6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系列读本,免费赠送定点扶贫县,促进高校智力与现实关切的融合共生。

为有效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四川农业大学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探索构建了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主体的科技扶贫模式。2019年针对雷波县、前锋区农业科技人才缺乏这一突出问题,一方面,学校直接派驻扶贫干部5人参与产业扶贫工作;另一方面,选派三区人才、科技扶贫万里行省级专家、科技特派专家18人赴雷波县、前锋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学校组织专家学者,以规划为先导,找准切入口,有效指导雷波、前锋脱贫攻坚。

2019年,川北医学院始终紧扣全省脱贫攻坚大局,明确问题导向、突出因地制宜、靶向施策,坚持“四个注重”助力脱贫攻坚。在靶向帮扶中,突出健康帮扶重点,以医务人员能力提升为重点,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其中,稻城县24名医护人员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医师资格通过率由10%升至40%,创该县历史新高;把握健康帮扶特点,通过“服务百姓健康、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建立了“一对一”诊疗机制和远程诊治机制。

“输血”变“造血”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发力精准扶贫,核心是要激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是扶贫攻坚的关键,也是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

四川师范大学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坚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同向发力,强化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同频共振,健全“一平台(乡村振兴平台)、三抓手(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三扶三促(扶贫、扶智、扶志,促产、促教、促兴)”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奋力助推“脱贫攻坚”由“输血”向“造血”转换。

四川师范大学在用好三大抓手的同时,深入推动扶志与促兴深度整合,开展文化艺术下乡,实现文化“输血”,组织师生前往普格县等5个县区,开展“助力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发展”送文化艺术下乡活动;发展集体经济,奋力加强产业“造血”,投资135 .6万元建成普格县蔬菜大棚,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带来2 .5万元收入并享受8%的项目分红。

2019年,四川农业大学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增强当地自身造血能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让“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为此,学校新投入产业帮扶经费50万元,捐赠种苗、化肥等农资4 .88万元,进一步提升了雷波县、前锋区产业发展动力。其中,种养循环项目则通过扶持村集体经济,在千万贯村建立起30亩的玉米-大豆-饲草-牛羊种养结合技术体系的核心示范区,养羊100只,牛20头,带动周边群众脱贫奔小康。

川北医学院精准施策发力,强化造血功能。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狠抓问题整改,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利用针对性强的解决举措,构建造血系统,培养造血细胞。做好产业培育扶持工作,大力培育扶持种植业、养殖业,拓宽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交通职业教育优势,以智力帮扶、思想帮扶、技术帮扶、产业帮扶为路径,并着力创建长效机制,发展产业推动脱贫,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注重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全面落实45个扶贫项目。该校出资1万元,帮助通江县板桥口镇石院子村两委入股宇琪十指生态农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打造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销售,累计6 .13万元购买农产品。为4个贫困村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助29 .8万元,助力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增强“造血”能力。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号令,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四川农业大学将继续发挥“四大优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围绕落实“四不摘”精神,以“实施新项目、编制新规划、投入新资金、实践新模式”为抓手,发挥学校“四大优势”,全力做好雷波县和前锋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

2020年,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将紧紧围绕“摘帽”任务要求,发挥大学综合优势,夯实教育脱贫根基、提升教育脱贫能力,下足功夫,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早行动,精心谋划切实做好扶贫帮扶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党委下“先手棋”,早安排、早部署,完成了3县1区4村的帮扶调研工作,针对工作实际,编制了“1+1+3”扶贫方案,制定了55个扶贫帮扶项目,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了每个部门和个人头上,同时制作了进度表,挂图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西南民族大学将继续发挥教育、科技、产业、人才培养和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全力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已拟定出台包含47项帮扶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落实各项帮扶任务,助力对口帮扶3个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一组组扶贫数据令人振奋,在发挥高校优势,助力精准脱贫的路上,我省各个高校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提升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各高校制定目标,全力向脱贫摘帽冲刺,共同绘制四川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