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36期·家教周刊(总第345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最好的开学礼物:82篇日记陪伴孩子从隆冬到初夏
■记者 胡敏
《教育导报》2020年第36期·家教周刊(总第3453期) 导报二版

终于开学了,成都市实验小学五(4)班学生一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分享各自的变化,有学生坚持录讲三国故事的小视频、有学生新开了公众号、有学生写了60多篇日记……

当记者为他们点赞时,他们却说,班主任江源老师更厉害!从2月5日到4月26日返校复课的前一天,江源坚持给学生写了82篇“每日一话”,近4万字,无一天间断。

在最后一篇“每日一话”里,江源感慨,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一写就要坚持82天,她可能会放弃,因为下决定时的未知,学生、家长和朋友们的“在看”,让她一日又一日地坚持下来。“回过头来看,在特别的时期,能够以这样的方式陪伴孩子们,很欣慰,也很愉快。这些,就是我在本学期送给孩子们的开学礼物。”江源说。

谈疫情、做美食、种植物,江妈日记“很治愈”

2月5日,立春的第二天,正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时候,即使窗外阳光灿烂,被迫“禁足”的成都市实验小学五(4)班学生郑付楷瑞也开心不起来。“叮咚”一声,班级群发来消息,江妈的“每日一话”上线了:今日我正好下楼丢垃圾,发现合欢花开了,毛茸茸、黄灿灿的一片,把没有阳光的天都照得好灿烂!……好久不见,甚是思念,若你也像我一样,想跟大家说说话,欢迎上线。”看到这几句话,郑付楷瑞突然觉得“疫情也不那么可怕”。

此后,读江妈的“每日一话”成了学生和家长期待的事。中午12点,大家都习惯到群里看看江妈又写了什么,有时,江妈太忙,下午都没更新,有人还会“催更”:“江妈,你的‘每日一话’还有点意思。我们都在看哦!”

在班级群开“每日一话”,是特殊时期江源给孩子们的特殊礼物。寒假里,孩子们被迫闭门不出,紧接着又是推迟复工,延迟开学,江源首先想到的是班里的孩子怎么办?于是,她开始用文字陪伴孩子,从倾诉思念,到谈生活趣事、聊学习方法、说兴趣爱好、分享美食、直播时事、推广趣味游戏、推荐阅读经典、指导学习规划……用文字搭建起跟孩子们交流的平台,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中的“小确幸”。

“每日一话”中有对疫情的认识:“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有令人愉快的,也有让人悲伤的……人生可不就这样,我们会经历无数的事,因为无法预测而充满期待。”理解孩子们的焦躁不安,也告诉孩子们“做好规划、落实行动、弯道超车”。

有时“每日一话”就是分享怎么做美食和种植物。孩子们发现老师最喜欢巧克力馅和玫瑰馅汤圆香香甜甜、丝滑的口感;知道了春天是扦插的季节,多肉植物和玫瑰怎么切才更容易成活;还有老师又读了什么好书,看了什么好电影……在“每日一话”这个特殊的空间里,时间静下来,慢下来,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江妈的‘每日一话’让孩子平静下来。”郑付楷瑞的妈妈说,她和儿子每天都会关注新闻,疫情严重时,孩子难免有担心、恐惧等情绪,江妈的“每日一话”给了孩子心理上的陪伴。

讲学习、聊好书、懂生活,只说“江妈怎么做”

“每日一话”看似随意,喝粥炖汤、种花养草、倒垃圾、捉老鼠都在写,实际上江源自有深意。

云开学前,“每日一话”的内容集中在日常趣事,疏导学生情绪;云开学后的每周一到周五,分享的内容多与学习相关,时间规划、学习方法、语文阅读、时事观察等;到了周末,就切换成轻松愉快的主题:美食或者游戏,有创意游戏,有不重样的早饭,还有经典影视作品的赏析。

学生黎翰庭印象最深的一篇“每日一话”,是江源写的她和儿子小江的故事。小江在江源特别忙时跟妈妈闹别扭,江源没控制住情绪,事后很歉疚,而小江又笑盈盈地跑过来,作业还做得特别认真。“读到这里心里一酸。”黎翰庭说,孩子陪着笑脸讨家长开心,所以家长不能太严格。

黎翰庭道出了“每日一话”的特点:润物细无声。“每日一话”几乎没有说教的内容,全是“江妈怎么做”。

希望孩子们合理规划时间,就讲自己7:30做什么,8:50做什么;希望孩子们坚持阅读和写作,就写自己读书观影有什么收获;希望孩子们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就写自己阳台上的植物又开花了、发芽了;希望孩子们关心同学,就写班上同学做了什么有趣的事,谁又过生日了;希望孩子们爱劳动,就写自己和小江怎么整理书柜……“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对话。”江源说,“每日一话”没有强制性的要求,而是传递给孩子一种观念:我们可以让生活充实起来。

录视频、写公号、记日记,让更多人坚持做喜欢的事

事实上,江源“无为而治”,反而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追随。

郑付楷瑞长期在武侯祠当小讲解员,受江源启发,他开始录制“小郑讲三国”系列视频。一开始,形式很随意,后来,郑付楷瑞越录越有兴致,买了“专业道具”,穿着说相声的服装,往铺了台布的方桌上一坐,惊堂木一拍,将三国人物的精彩故事娓娓道来。

假期里,“实验小学雅园节气社”上线,丰富的内容、简练的文字、清新的设计风格,令人眼前一亮。很难相信,这是一群孩子写的公众号。黎翰庭参加了学校师生共创的“二十四节气”课题组,听老师介绍了公众号的概念,他立马和同学们分工协作搜集资料、写推文、排版……还和学校公众号联动,提高影响力。

“坚持做一件事很有成就感。”黎翰庭坚持的不仅有写公众号,他还和江源一起坚持写日记,目前,已写了60多篇。新学期,他发现自己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

在江源的影响下,很多孩子坚持写日记,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家长也坚持给孩子写信,每天放在孩子床头,成为亲子间的一种交流方式。“我打算将自己工作、恋爱的经历都写下来,给孩子凑一本家书。”家长张妈妈说。

坚持写话习惯,用文字为教育添一分温情

文字能够实现口语无法达到的沟通效果。从三年级开始,江源就给孩子们写“江妈班事”,记录班上有纪念意义的事。她还给孩子们发笔记本,定主题,写开篇文章,请孩子们接龙。

孩子们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在文字里悄无声息地化解了。比如,有学生认为可以用礼物去交朋友,江源在班会组织学生讨论之后,邀请他们用“礼物”为主题写接龙文章,学生们感触很深。

“老师和学生的沟通需要多样化,并且充满温情。”江源一直在反思,如果老师跟学生的沟通仅仅是罗列每天的任务、检查作业,会显得冷冰冰的。“希望孩子们享受知识学习的过程。”江源说,作为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感受,在班上营造公平、自治的人际氛围。

在江源的班上,学生分别属于午餐、书香、教室美化等不同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的成员轮流当值日生,负责工作室当天的工作。遇到矛盾,江源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成长。……这个班的孩子常被夸奖“纯良”。

 

江妈“每日一话”(节选)

今天天气非常明朗,据天气预报说,接着的几天都是好天气。如此春光怎能浪费?!于是,我起了个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看起来好舒服呀。书房是我家日照最好的地方,把窗户全部打开,让阳光跑进来,整个房间都暖洋洋的了!我又在书房靠窗边的地上给自己和小江开辟了看书、游戏的地儿。真惬意! PS:12个月中,只有2月我们班仅有一个同学过生日,你知道是谁吗?如果你想起来了,可以给宅在家过生日的小伙伴送一声祝福哦!

 

昨天,朋友圈都在玩立扫把游戏,我看到不少孩子都玩得不亦乐乎。起因是说美国宇航局的发现——引力异常,昨日是唯一能把扫把立起来的一天。当然,到今天我们再次立扫把,你会发现扫把还是稳稳地立在那里了。玩到后面,你会发现不仅扫把能立、筷子能立,连锅铲也能立。这是不是说明只要有耐心,某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做到?这是不是也说明了动手实践是获得真知的好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偏听盲从?

 

线上学习时,面对近期学习形态的变化,我看到这样一段话——孩子们能借此生成怎样的自我管理能力,既是一场未来技能的提前排练,也将导致一场学习能力的新分流。建立这种新的能力,学生最大的挑战是“自律”。是的,新冠肺炎在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准备时,突然给我们来了一次考试,身在其中,如何应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在没有老师的直接监督,没有团队学习时,怎样让自己学有所获,我想,今日可以静下来,沉思、梳理、规划,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监督、家庭考核的方案。

 

今天我和小江的劳动任务是——整理书架、书柜。书架和书柜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整理。为什么呢?平时抽抽取取,拿拿放放,隔板上的书就不能保持齐整啦。而且,除了经典的书籍呆在它该呆的固定位置,不是有一直在添加新书吗?新书回来了,自然摆在显眼的、顺手的书架上,方便随看随取。当看完这部分书后,你会做出筛选,把值得再读的留在书柜里或打包进透明的整理箱,方便想看时能找到它。今天,小江恋恋不舍地把“贝贝熊”系列送进了整理箱,拿出了妈妈给他储备的“小牛顿科学馆”系列上到他的专属书架上,床头的晚安故事也做了更新。每晚的故事时间,妈妈讲一个故事,小江自己默读一个故事,就带着故事的味儿入睡啦!

 

盼啊盼啊,孩子们,明天我们终于要见面了!江妈的“每日一话”到今天就打个总结啰!从2月5日起,到今天,4月26日,我为你们写话,写了整整82天!写了接近4万字!

在特别的时期,能够以这样的方式陪伴你们,我很欣慰,也很愉快。

其间,我还带动了一部分小朋友坚持每日记事。他们也用文字的方式加入了“每日一话”的队伍,为自己在特殊时期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坚持得最好的是黎翰庭、熊乐宇和李欣怡,他们每日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着生活,已经记下了满满的一本。而方泓超和郑付楷瑞虽然选择的不是“每日一话”,却也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在坚持着每日的记录和收藏。

…………

这些,就是我在本学期送给你们的开学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