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36期·家教周刊(总第345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亲子共享读书之乐:经典浸润成长
■本报记者 钟兴茂
《教育导报》2020年第36期·家教周刊(总第3453期) 导报三版

前不久,上一年级的周潭俊杰和家人一起来到青城山春游。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们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出门,树木已然悄悄地抽出了嫩绿的枝叶。那一天刚好下过一阵小雨,雨后的山林显得更加青翠,花草树木的芬芳被浸湿后愈发沁人心脾。“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春’。”陶醉其间的周潭俊杰和妈妈谭婷婷异口同声地咏出这样一句诗,还非常有默契地把原句中“秋”改为了“春”。

他们一边游玩,一边吟咏应景的诗句。谭婷婷说:“以前出去旅游,只知道惊呼好看,现在能用应景的诗句贴切地形容眼前的美景,觉得畅快又有意义。”更让她感到惊喜的是,儿子才7岁,就能够信手拈来这么多诗句,“这几年的教育和引导没有白费。”

全家总动员,和孩子一起学习

周潭俊杰4岁时,父母便开始为他找了国学老师,除此之外,还让他接触一些英语、奥数、艺术相关的课程。但那会儿可不像现在这般母子春游踏青、吟咏诗词。每天,谭婷婷得接送孩子去幼儿园,然后去各种辅导班,孩子难免有贪玩偷懒的时候,她得时时刻刻督促着。“那时,我就和大多数宝妈一样,天天都有很多抱怨。”她叹了口气,接着说,“有什么办法呢?再难也得管呀!”

“再难也得管呀!”这句话常常在父母们艰难地辅导孩子做作业后出现,看似是无可奈何、充满戏谑的自我安慰,实则透露着他们为人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和艰辛。谭婷婷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导孩子,许多父母付出了金钱,但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因此,一直以来,她都坚持和周潭俊杰一起学习,尤其是国学课,她一节都不曾落下。

周潭俊杰刚开始学习国学时,许多字都不认识,谭婷婷便守在旁边,耐心地教导他。渐渐地,谭婷婷对古文经典的兴趣被调动起来,“那些诗文以前都学过,但都是死记硬背,现在听孩子吟诵,倒别有一番风味,对其中蕴含的道理也有了新的见解。”于是,谭婷婷开始和周潭俊杰一起学习,每每和孩子一同吟诵朗朗上口的诗歌,她都感觉特别愉悦,辅导孩子的时间变得不再枯燥、漫长。现在,母子二人在背诵一些古文、古诗时,常常 PK,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周潭俊杰的国学老师张秀红告诉记者:“周潭俊杰学习的内容,周妈妈基本上都会和他一起学,保持步调一致。周妈妈发在学习群里的视频,时常是母子俩齐声诵读、共同学习的场景。”实际上,他们全家都浸润在书香氛围中。周潭俊杰的爷爷同样十分好学,疫情期间,周潭俊杰在家上网课,爷爷每周都要和他一起上国学课,目的不仅仅是观察、监督孙子的学习情况,也是让自己加入经典学习的队伍中。每节国学课,周爷爷都会认真做笔记,每次的教学活动,他也积极向老师请教教育问题。“他们的言传身教引导着孩子热爱学习,坚持学习。”张秀红说。

不要用付出“绑架”孩子

“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除了感受到亲子阅读的快乐,也能感受到经典的巨大魅力,并受用于所学。”谭婷婷说。由于常常诵读《道德经》《弟子规》等古文经典,谭婷婷的心境也愈发开阔。以前,她常常抱怨,现在,她再也不会对孩子说“我们为了你付出那么多,你却不努力”之类的话。她认为,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本分,父母不能用任何付出去“绑架”孩子,“如果让孩子认为父母做的都是为了他,他的压力会很大,容易变得不快乐,甚至抑郁。”

因此,陪孩子一起学习时,谭婷婷常常事先声明:“我陪你诵读经典,是因为我也喜欢;我陪你练字,是因为我今天高兴;我们陪着你学习,你要好好学习,哪一天我们不能陪你了,你更要好好学。”她时常教导周潭俊杰:“爸爸在努力工作挣钱养家,妈妈现在也有了工作,奶奶负责煮饭,爷爷负责陪伴你学习,这是我们的家庭责任,好好学习是你的责任,你要努力承担起这份责任。”为此,她还和周潭俊杰一起拟定了每天的学习计划表,指导孩子有计划地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然后再去做想做的事情。

现在,周潭俊杰养成了每天早上7点起床早读、背单词,然后按照计划认真学习的习惯。“不必我每天督促他,他会自觉地录音。”谭婷婷说。这两年,她已经不再做全职妈妈,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但她并不觉得工作和育儿有很大的冲突,反而两者有许多可以融会贯通的地方。上班时,每年有年度工作指标,每月有工作计划表,她由此受到启发,帮助周潭俊杰制订了学习计划表。《管子·轻重篇》中讲,“事有轻重缓急”,谭婷婷觉得工作中也应该分轻重,做事不再急躁。偶尔在工作中遇到烦恼,她还能在亲子共读的乐趣中找到慰藉。

如今,谭婷婷沉浸在一边陪孩子读书,一边努力工作的幸福生活中。她坦言:“陪孩子一起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和格局,否则,我可能还是一个白天除了接送孩子,就是追剧、打麻将,晚上只能抱怨、叹息的妈妈。”

游记

和妈妈一起去青城山春游后,周潭俊杰还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游记,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收获。

游青城山

成都市成华小学 周潭俊杰

星期一的早晨,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却丝毫不影响我和妈妈的出行计划。我们开着车,一路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青城山脚下。

我们下车后来到了一条清幽大道,这不就是前两天刚刚在《道德经》里读到的行于大道吗?走着走着,忽然,我看到了一处小花绽放,这不就是苔藓吗?这让我想起了袁枚笔下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然后,我们来到了青城山的大门前。走进青城山的大门,我们沿着台阶一路往上,耳旁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我脱口而出:“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我们又沿着台阶往前走,眼前出现一片茂密的森林,这些树有碧绿、翠绿、深绿、浅绿。接着往前走,我们还听到了树梢上有小鸟的鸣叫声,这正是杜甫在《蜀相》中的诗句:“隔夜黄鹂空好音”的场景。

走啊走,我一抬头看见前面有一个亭子,我赶紧拉着妈妈的手走进亭子。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在亭子里休息,等待这些行人继续前进时,我们才坐下休息,这就是传说中的“客亭云雾间”的亭子呀。我站在亭子边眺望山下,感觉人们就像炊饼上面的芝麻一样,这不禁让我想起杜甫在《望岳》中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画面。

今天收获特别大,而且玩得特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