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0期(总第345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以核心素养统领中职语文教育
■尹福泉
《教育导报》2020年第40期(总第3457期) 导报三版

禹天建绘

2020年2月,几经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终于由教育部正式印发。新课标与2009年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相较最大的变化和亮点是在国家教学指导性文件中首提“核心素养”。如何让新课标在中职语文教育这片园地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以为要做到以下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素养统领。8大课程目标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15个专题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设置,学业质量水平是学生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语文学习应达到的要求,课程实施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灵魂和关键,也是中职语文教育的方向和重点。所以,必须以核心素养统领中职语文教育,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等语文学习活动中,不偏离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向,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增强其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语文学习任务,在强烈任务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各种语文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新课标课程内容有15个专题,实际上就是15个任务群。每堂课还各有清晰、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要求教师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能力、素养包含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中,这些任务要和新课标对接,和学生语文学习实际对接。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十分重要。15个专题是任务,诗文诵读、讲故事、演讲比赛、写导游词、材料作文写作、排演课本剧、开展社会调查也是任务。当然,任务的实施、完成、评价、总结也很重要。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人戏称,学生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三怕”就是问题。当然,这是比较大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具体到作文,还有如何审题、立意、用材料,如何命题、开头、结尾等许多小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就是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和设定的任务,积极探索、共同合作,从而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增强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发展核心素养。“任务”主要是教师依据学习目标而设定,那么“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去破解。如果学生没有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以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那么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拓宽视野看语文、看教育、看学生发展,从而找准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坚持情境激发。情境激发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从而激励、调动学生完成语文学习服务,并使学生的能力、品质、素养得到发展。情境激发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情境激发教学,即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学习任务、生活经验和实际教学条件创设适当的情境。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诸如听录音、看视频、讲故事、做游戏、搞竞赛、分角色诵读、演课本剧等都是情境创设的方法。情境激发可以使语文学习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更轻松,使语文课堂更活泼、更开放、更民主、更有效。情境激发特别适合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情境激发不能滥用。情境激发只有与语文学习任务、学生认知特点、学生生活实际相适应,才能真正起到激活、激励、激发的作用。

五是坚持活动承载。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学习应该也必须以语文活动来承载,对于中职语文课程尤其如此。就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和形式看,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以及语文综合实践本身就是语文活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完成课程目标、实施3个模块15个专题学习,无不需要语文活动去实现。情境激发与活动承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基于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境激发是背景、是前提,活动承载是过程、是方法。情境可以通过活动创设,活动常常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可以把语文活动分为体验型活动、研讨型活动、实践型活动、竞赛型活动四类。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活动,都必须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语文学习实际,切忌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

语文教学法无定法、无法即法,有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最后,我想再加上一条——坚持因材施教。孔子的这一教育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中职学生的学习力普遍较弱,加之他们学习目标各异、就读专业不同,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课程在确定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心智、认知和思维特点,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需求,充分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差异性选择。唯有如此,语文课程才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发挥其作为人文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育人功能。

(作者系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尹福泉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