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2期·家教周刊(总第345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让孩子赢在正确的“起跑线”
《教育导报》2020年第42期·家教周刊(总第3459期) 导报二版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把“起跑线”看得尤其重要,以至于知识“抢跑”呈燎原之势。很多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揠苗助长式地将孩子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孩子进行着超前的知识灌输与技能训练,以期缓解焦虑的情绪。

然而,没有一场马拉松是赢在起点的,什么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家长们又该如何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规划?省级名师们为您支招。

孩子的“起跑线”在父母处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成都市新都区第一幼儿园 杨小芳

说起“起跑线”,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超前学习,想到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希望借助各种外在的力量帮助孩子起跑时具有快出几秒的优势。这固然有助于孩子快速起跑,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决定孩子能否顺利完成或跑赢这场马拉松的因素除了爆发力,更需要体力和耐力。而良好的性格和优秀的学习品质才是人生马拉松的好体力和强耐力。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个并不算聪明的人,但在那个上大学还比较难的年代,我顺利考上了大学。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两件事让我难忘。其中一件发生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那天,我蹲在农村老家厨房里,一边烧着柴火,一边和妈妈探讨一道数学思考题——如何用刀切3次将一块正方形的蛋糕平均分成8份。妈妈一边炒菜,一边和我一起想,红红的火光照亮了昏暗的厨房,也照亮了我对数学的爱好和信心。我和妈妈一起蹲在灶台边,拿着木棍不断尝试着各种切法,终于我率先想出了方法。“我比妈妈还厉害!”这是我当时的想法,对于当时数学才考45分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多大的鼓励啊。从此,我坚信我可以学好数学。这是我人生的起跑线,它叫迎难而上的坚持。因为有了妈妈的陪伴,我有了思考的乐趣;因为有了妈妈的示弱,我第一次体验到坚持努力的成就感。

另一件事是妈妈给我讲的故事。妈妈常给我讲身边人的故事,比如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某个哥哥得到好吃的,总是带回去跟家人分享。同时,妈妈也身体力行践行这些好的品质。我想,这也是人生起跑线的组成要素,它叫分享。

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在父母处。你的阅历、情感投入、教育方法等将串成孩子人生的起跑线。人生的这场马拉松,我们希望孩子既要跑起来,也要有足够的能量跑下去。

接受普通,是成长的正确“起跑线”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陈娅

我们的教育,如何防止南辕北辙,真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关键是家长要有一个适合孩子的培养定位。

绝大多数孩子长大后都将成为“普通人”。所谓的“普通人”就是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大众中的一分子。而现在很多的爸爸妈妈给孩子报的学习兴趣班的数量和学习的强度,仿佛都是要让孩子成为顶尖人才。定位的不清晰导致了家长们培养孩子思路上的盲目。学习上的“高压”,超负荷的强度,致使一些孩子变得浮躁甚至抑郁,这值得家长们警醒。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否则将会欲速而不达。

那些一马当先的领跑者,未必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恰当地给予孩子相应程度的早期教育无可厚非,但不顾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盲目地强加于孩子不切实际的早期教育,让孩子小小年纪便失去了自由生长发展的空间,牺牲活动、休息时间,是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摧残和知趣之花的泯灭。

一个人的成长会受到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如先天遗传、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而成长的过程又是一个长跑、慢跑的过程,急不得,松不得、懒不得。为此,我们要有培养“普通人”的教育理念,要有培养“只想做那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心态,也要有静候花开的勇气。

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隆昌市第二中学 李国容

不少的家长对“起跑线”的认识存在误区。要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是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孩子超前学习,也不是花重金择校,而是要树立科学的养育观。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内心世界。只有清楚孩子的思维、兴趣、爱好、禀赋、技能等才谈得上教育,而不是凭家长的喜好憎恶或者某些需求去为孩子定制一个自己臆想的人生。切忌将教育等同于某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诚然,学业是孩子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此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培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等与学习相关的基本素养,以及热爱生活,融入社会、亲近自然,诚实善良,责任担当等健全人格的品质。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生活导师,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思想,还要尊重孩子,耐心真诚地与孩子沟通,教给他们生活的常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本领。家长还要成为孩子人格的榜样,要想孩子有,自己先拥有;要让孩子喜欢学习,自己应常读书。如果家长跟孩子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追求,那么你通往孩子心灵的通道就会被堵住,要永葆童心,才能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

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有自身的内在逻辑,不是单纯依靠抓先机、抢赛道就能成功。春天虽美丽,花草各芬芳,家长要理性接受孩子成长的结果,切不可盲目攀比,或以学业成绩优劣来作为唯一评判。培养孩子健全的体魄和心智、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际关系、独立的思想和生存能力、高尚品德和情操,深度热爱和融入社会等才是关键。

给孩子试错的权利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绵阳市沙汀实验中学 张洪全

所谓“起跑线”,就是把人生比作跑步,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生是万米长跑,真不必“抢道”。教育者可以“慢一点”,用宽广的胸怀、智慧的引导让孩子从容地成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我班一个姓陈的女孩,性格特别“拧”,有些叛逆。初一刚开学时,她要求参加篮球队,我欣然答应,结果她篮球打得很差,参加比赛,一球未进;艺术节,她想参加英语剧,并要求当主角,英语老师让她试了,她演得很不好,英语老师便要换掉她,我极力劝阻英语老师说:“得不得奖和一个孩子的成长相比,谁重要?”结果她以拙劣的表演结束;她要主持班级活动,我又让她参与了,最后,也没有好的效果。初二的后期,她依然成绩平平,我行我素。于是我找到她,问她:“你想过将来做什么吗?”她说:“不知道。”我又问:“你有什么特长吗?”她想了想说:“体育不行,艺术不行,口才也一般,没啥特长。”我说:“我知道你最大的特长是什么吗?”她疑惑地望着我,我笑着说:“你在成长过程中试错,否定自己也应该找到自己的优点。”后来她正确定位,发挥“拧”的性格特点,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常常满怀期待和善意,将自己经历过的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的孩子,怕孩子走弯路,其实那哪里是弯路啊,分明就是孩子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请将孩子试错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孩子,因为,自觉地成长才是最好的成长。当然,让孩子试错并不是放任,家长还需把握好度的问题。

“抢跑”,请“抢”习惯培养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 吴逢高

家长带孩子“抢跑”原因大致有三:焦虑、虚荣和从众心理。其实,无论什么样的“鸟儿”,他们都会飞、能飞,已经具备了飞行所必须的身体条件和智力因素。你的孩子还是雏鸟,体格与心智还未达到抢飞的标准,强行叫他们飞行,会对他们的身体、心理造成伤害,甚至会在强飞途中坠落。过于超前的教育会让孩子过早地形成思维定势,失去人最为宝贵的创造力、想象力与辨析能力的最佳培养时机。

幼儿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关键时期,所以,在幼小阶段最应“抢跑”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习惯培养。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整理能力与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关注孩子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要让孩子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明白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意识和自控意识。

有理、有序整理有利于孩子分类、归纳等能力的渐进形成,是高质量学习的重要保障。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做好指导,让孩子按照要求整理好自己的生活、学习用品,对孩子的整理成果,家长一定要经常地直接表达出欣赏与赞许,指出不足与改进方法。

超前的知识技能灌输容易让人的思维固化,而游戏、绘本阅读、科学小实验、具有逻辑性的谈话等方式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与理性思维发展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抢跑”,应该“抢”的是在孩子不失童年快乐的前提下,培养良好的习惯与思维方法。在“跑”的过程中要注重过程,多经历、多体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人生的长跑需要充足的能量储备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合江县先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张一昌

人生长河中,任何一个阶段的输赢都不能代表整个人生,某方面的成就也不能代表所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要成功地跑完人生的马拉松就得有充足的能量储备,还要终身学习来提升造血机能。

一位年轻教师与我交流,说他的孩子从幼儿园小班到大班什么知识都没学到,字识不得几个,数算不了几道,每天就是唱歌跳舞、认识虫甲蚂蚁、做家务劳动、培养行为习惯等,上小学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成了学困生,与大人辩论问题倒是厉害。我沉思了片刻回答他:“你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是正常的,而小学的教育有问题,孩子一时未适应有问题的教育。”我给他讲了一位名师的故事。这位名师没上过幼儿园,小学是在本村上的,每天上半天课,下午就放鹅、管鸭、打猪草,起点比同龄人差了一大截,但他童年时期的艰苦环境练就了他吃苦的精神、强健的体魄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他通过后天的努力成为了省级名师,超过了“起跑线”上赢过他的好多同学。

我邻居家有一个男孩,两岁多时家长就带去学习舞蹈、跆拳道、英语、绘画、珠心算等,孩子每天出了幼儿园就进培训班,到头来却什么都没学好。我问这个男孩学习愉快吗,他说一点都不好玩,连学都不想上了。请问,争抢这种“起跑线”能赢吗?

孩子如树苗,小苗子生命力脆弱,需要园丁细心呵护,慢慢浇水施肥、慢慢雨露滋润、慢慢光合作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你不问时节、不顾株龄,急于求成地猛施狂灌,树苗就会被烧根涝死。所以,家长们需要慢耕细作,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从孩子的智能开发、行为习惯、规矩意识、文化艺术、体质锻炼、意志磨炼、道德培育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这些综合素质的获得才是孩子人生长跑用不完的能量。

生命过程的体验比何时起跑更关键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成都市新都区谕亭小学 李利会

“赢在起跑线上”是太多家长的梦想,因为梦想驱动,家长们对孩子的各种开发、各种抢跑投入了极大热情。“赢在起跑线”究竟靠不靠谱?“起跑线”这个概念对于教育,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想清楚——人生是不是赛跑。

如果人生就是一场跑步比赛,那起跑线是存在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起跑线界定在哪里比较合适?是出生之前,还是呱呱坠地之时?又或者是幼儿园?抑或是小学?不同的定位,关系到家长让孩子抢跑的时间和方式。

我们再想远一点,既然有“起跑线”,那有没有“终点线”呢?“终点线”又在哪儿呢?或者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高学历、高收入吗?让孩子“成才”不是应该建立在“成人”的基础上吗?教育的终极目标如果不是指向幸福,教育如果不是为了培养一个幸福而完整的人,那肯定是让人失望的。

因此,人生哪怕是赛跑,那也肯定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长跑。既然是长跑,何时出发、一时的落后好像也没有那么关键了,关注生命过程的体验才是重点。

如果人生不是一次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我们更加需要忽略“起跑线”,回归教育的初心和原点,更多地关注到“人”。当我们的眼睛不再盯着“起跑线”,打破固有的认知,我们会发现教育处处是风景,人生时时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