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2期·家教周刊(总第345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升学临近,家长如何陪孩子备考?
■记者 陈朝和
《教育导报》2020年第42期·家教周刊(总第3459期) 导报三版

随着中小学全面复课,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疫情影响,虽然中高考的时间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考试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在有限的时间内,毕业班的孩子应该如何备战升学考?特殊时期,家长又该如何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情感上的支持,舒缓其在备战考试时的压力?

近日,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举行“2020年濯锦讲堂·家庭教育云课堂”第三讲,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会常任理事龙林以“陪孩子一起中高考”为题,结合心理学研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和家长一起助力孩子成长。

家长要认清与孩子之间的认知差异

有的家长将中高考看作孩子“背水一战”的关键时刻,替孩子着急,甚至比孩子还要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是“知耻后勇”,低年级松劲儿的学习要在备考时狠狠补上来;有的家长则希望孩子“心无旁骛”,看见孩子玩手机、看电视,就觉得孩子杂念太多;有的家长则期待孩子“从容应考”,锻炼孩子自身强大的心理素质。

“现实中,这些期待一经落空,家长们会产生各种情绪,进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在龙林看来,备考时,家长口中所谓的“孩子的问题”,与家长如何处理对孩子的期待息息相关。

最近,一位家长向龙林求助。复课后,孩子仅满足于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做完,其余时间就是打游戏,说在学校压力大,打游戏是为了放松。问及考试成绩,孩子总说是这样那样的原因。家长认为是孩子没有静下心学习,没有打牢基础。家长说的孩子不听,说多了孩子就会生气。

案例中,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没有自觉性,而孩子在表达学业有压力,希望通过打游戏来放松时,却被家长看作是找理由,没有静心学习。

“孩子到底是因为自觉性差,还是因为不能满足家长的期待。”在龙林看来,分清楚孩子的行为动机,才能有效解决亲子矛盾。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动机,往往与他对事务的认知和价值观是分不开的。“成年人世界里对‘成功的路’的理解和孩子是不同的”,家长觉得读重点中学、进一流大学、找到好工作是“唯一正确的路”,在孩子看来可能并非如此。”龙林说。

家长作为过来人,考虑问题往往更现实,但是,孩子在这个阶段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却充满着浪漫的理解,他们认为“高中和大学无非是遇见什么人,去哪座城市,和谁相知……”这样的认知差异导致了冲突的发生,理性认识和感性解读没有对错,家长要知道差异的存在。

非语言沟通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家长承认与孩子之间存在认知差异,并不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相反,这说明孩子正在成长。备考阶段,家长要通过高质量的沟通和孩子建立共识,形成家庭合力,保持健康的亲子相处模式。

现实中,很多家长在沟通一开始就会面对孩子锁上的门。孩子关上的不仅是物理上的门,也是心门。“这是因为孩子没有信任家长,没有接纳家长。”龙林认为,“亲子相处方式最好的状态是开放的,如果孩子已经对家长关闭了心门,亲子间需要重新建立关系,沟通是关键。”

生活中,一些家长往往采取化繁为简的方式来处理亲子关系。其中,最常见的沟通误区是打、骂、吼叫、讲道理。在龙林看来,想要获得健康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停止对孩子无端、甚至过激的指责。在备考的关键阶段,要调试孩子的情绪状态,家长首先需要调试自己的情绪状态,通过冷静、充分的语言沟通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那要怎样取得好的沟通效果呢?龙林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家长很想帮助孩子,却经常用数落孩子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亲子之间处在了对立面。心理专家给出这样一个建议:“每天告诉孩子一个他做得好的地方。”这样看似微小的举动,家长连续做到第十天时,孩子的情绪状态发生了改变,亲子关系明显改观。

其实,语言沟通只是亲子沟通中的一部分。龙林认为,非言语沟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亲子关系本就是亲密关系,非言语沟通取得的效果往往敌过千言万语。

“保持整洁的妆容、微笑,有利于缓解焦虑;通过送孩子一束鲜花、泡一杯清茶来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做一顿好吃的饭菜;给孩子写暖心的小纸条等都是很好的沟通方式。”龙林说。

“非言语沟通带来的是情绪状态,能够帮助孩子获得快乐,进而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龙林看来,升学临近,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已很难改变,采用一些小技巧会对孩子很有帮助。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在龙林接触的众多求助案例中,有一个案例让她深知亲子关系中陪伴的重要性。某学生从不允许父母进入她的房间,没有父母的督促,这个学生做事拖延,手机不离身,自控能力很差。老师看出她有想考好的意愿,但压力很大,于是要求家长做好孩子学习的监督工作。可家长却犯了难,想陪着孩子,却被孩子拒之门外。

生活中,很多家长面临着案例中这样的尴尬。“想要在关键时候陪伴孩子,必须打牢亲密关系的基础。否则,家长硬要陪,就会出现亲子矛盾。”龙林说。

“萨提亚沟通模式”是心理治疗中有名的家庭治疗方式,为有效解决孩子不需要陪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案。据龙林介绍,这种沟通模式的主张,能够帮助家长重建或巩固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内在资源,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应对学习上的问题,如处理学业、择校等问题,对孩子给予信任,给孩子空间,而不是传递家长的焦虑。此外,家长要相信孩子改变是可能的,尤其是内在的改变。同时,家长要明白我们和孩子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不同,要欣赏和接纳孩子的过去,要认识到没有完美的教育。家长不要为以往的教育方式的不完美而产生压力。

“要修复亲子关系,家长首先要让自己平和下来,不要认为孩子没有自己就不能解决问题。”龙林说,很多时候,家长会执念于自己的需求,最后往往导致事与愿违。

龙林强调,有的家长认为备考关键期,不陪伴孩子学习是不行的。陪伴很重要,但家长也应该认识到,中学阶段的孩子,亲子相处模式往往已经走向了固化,如果要陪伴,一定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若孩子坚决拒绝,请相信你的孩子。”龙林说。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在龙林看来,高质量陪伴就是有界限的相处。“不管不对,管多了不尊重孩子,掌握平衡点很重要,要搞清楚彼此的界限。”家长要融入孩子生活,而不是当保姆、当司机。

亲子间的相处模式,不是一天到晚地陪着,而是需要的时候在。“陪伴要以陪伴者的自身状态为基础,家长不能透过孩子来解决自己的价值感和愧疚感。”龙林说。

龙林建议,最好的支持状态一是要读情绪,和孩子有效交流;二是要善提问,认清到底是什么问题;三是要指方向,家长要巧用资源。

如今,家长们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并不孤单。针对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不适应社会发展,自我教育和学习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锦江区教育系统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格局,将触角延伸至社区。

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家庭教育送教活动100余场,以龙林老师为代表的专家、名师们定期开课,为家长们答疑解惑。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更是利用前期积极探索的“互联网+家庭教育”的优质成果,通过云课堂传播教育声音,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家长们要意识到,中高考只是一个阶段,亲子陪伴却是一生的。孩子拥有好的生命状态才是最根本的。”龙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