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3期(总第346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三个“一体化”实现体教融合
■杨柠菡
《教育导报》2020年第43期(总第3460期) 导报三版

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管理者,我认为要实现体育与教育的融合,重点要从体育与德育、体育与文化课、体育与信息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建设。

德育与体育一体化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2018年8月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学校要重视课程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指导各学科教师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并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到教学全过程。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有意识地模糊体育学科与德育活动的边界,进行课程同构,每一学期学校组织的各种班主任培训、学习、教研等活动,体育学科的老师一并参加。每一学期开学的班级工作计划,各年级各班的班主任邀请体育学科教师进行共同参与、共同设计。各班主任则以体育的丰富内容为平台,紧紧围绕每周德育主题,多角度切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体育活动实现多项德育内容渗透。

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按照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方案,将德育主题主动融入,并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各种体育比赛、课外体育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与文化课一体化

在传统的中小学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出现了重文化课教学,轻视体育教学的情况。还有部分老师认为体育课,属于“豆芽课”,因此在教学上没有对体育课程给予足够的认识。这种情况需重视并改变,管理者要花精力改变这一类教师对于体育的认识。

学校要搭建平台,让体育教师和文化课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学科之间的互相认同感。在学生每一学期的学业监测中,将体育学科与文化学科平等对待,体育学科教师的绩效考核与文化课教师考核一视同仁。在教师评职称和年度考核中,学校单列体育专职教师的评职称和优秀名额,若有文化课教师兼任体育学科教学工作的,在总分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加分。

同时,加强体育课的监督巡课力度,要求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做到备课、上课、课外活动开展等“六认真”;不定期对体育教学课堂进行巡查,检查是否按照课表上课,是否按照体育课程标准上课。

信息技术与体育一体化

推动信息技术与体育融合的最大优势就是能给学生呈现虚拟化的教学环境,打破过去体育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体育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的教学环境将更多的人文知识及体育专业技巧传授给学生,在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丰富其知识面。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设施等,将体育知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对于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要领及示范教师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展示,不但能确保体育教师的身体安全,而且能将较难的体育动作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示出来。

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提供多元化、丰富性的学习资源,如体育教学视频、线上健康知识讲座、运动 APP等,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选择,进一步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增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系巴中市巴州区第七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