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5期·家教周刊(总第3462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告诉孩子:“太幸福”的人生不具力量
■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 成都市成华小学 胡琳
名师名校长讲育人故事《教育导报》2020年第45期·家教周刊(总第3462期) 导报二版

幸福,就其本身而言,是形式多样的。是恰如其分的美好、是苦尽甘来的满足、是无往不惧的刚强、是奋发蓬勃的力量……可是,我们习惯了警惕“苦难”,却从未抗拒过“幸福”。当“幸福”的出现不被自知,而又多到泛滥,人生便失去了蓬勃向上的力量。

生命最重要的是“体味”

之于每个人,太过谨慎的生活,也许会让人枯燥乏味;太过华丽的生活,也许会让人意懒心慵;太过幸福的生活,也许会让人丧失斗志。之于社会环境,向上的路蜿蜒曲折,于是,父母煞费苦心地为孩子选择了一条“坦荡”的路——循规蹈矩的风景、按部就班的人生,以为这就是他们该有的锦绣前程。可是,一条同样的路,选择的人多了,路也会拥挤,不是每一个人在前人铺设的道路上都能一帆风顺。

对个体来说,生命最重要的是“体味”。对社会发展来说,生命最可贵的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生命”应该具有多维的意义,不仅有长度,而且有广度和深度。如果将生命的长度和广度看成是个体生命的共性,那么,生命的深度则是将个体进行区分的主要因素,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与人的区别吧。在我看来,人在潜能上本来是没有差距的,但是走着走着便呈现了不同的人生格局,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家长、老师对学生的引导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整个生命历程来说,是在螺旋上升、循环往复中不断找到自我的平衡,而不是排斥苦难、安于享乐——这样的生活“太幸福”“太自由”,也“太自我”。当我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幸福”,久而久之,生活会乏味,生命会单薄,人生便没有力量。“幸福”应该是我们面对生命的状态。家长要让孩子在寻找幸福的路上,正确拥有幸福。用淡然接受的心态去面对生命的长度和内容,用无畏的勇气去主宰生命的深度,才能感受到一颗颗饱含激情的种子生根发芽。

具有力量的人生在勇于探索的路上

正如有诗人所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宅”在舒适区里的幸福,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错失了这个世界的精彩、绚烂。当我们追根求源,似乎人类所有的文明都在不断探索前行的路上。

以距今约1 .5万年前的人类神秘的史前艺术的两次偶然发现——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拉斯科洞穴壁画为例,它们是人类最早的石窟壁画。其中,阿尔塔米拉的洞穴壁画,是在1875年和1879年,由一位生物学家两次执著前往岩洞考察,并由他4岁的女儿玩耍时偶然发现的。而拉斯科洞穴的壁画,是在1940年,由4个法国少年在郊游时因为好奇发现的。如果这位生物学家4岁的女儿仍是在家人的襁褓之中,如果这4位少年没有迈出探寻奥秘的双脚,人类就有可能和这些重要的“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

接纳生活的“所有”,你会拥有生活的“一切”

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而当生活被“幸福”占据得太多,以为一点的不幸,便是生活对自己的刁难,将生活看得一无是处。这个时候,“幸福”俨然成了枷锁。

现代文明高度繁荣,孩子们应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代,可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在我所了解的一个故事中:一个遇到几件不如意事情的女孩,便向父亲抱怨世事艰难,并流露出对生活的深深失望。后来,在咖啡调配师父亲的引导和女孩自己的多次尝试下,她调出了令自己满意的咖啡,从而悟出了:“最满意的生活,要自己去经营”的道理。

因此,家长要教会孩子,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不仅要有接纳“幸福”的能力,还要有接纳“不幸”的能力,把自己变成最好的调配师,为生活调配出最美味的咖啡。这样,我们也将拥有生活最美的“一切”。

也许只有正确地拥有“幸福”,才能美好地拥有世界。人生的路很长,可以说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但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顽强气魄,让时光更深邃,让岁月更坚韧,让人生有厚度,让生命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