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5期·家教周刊(总第346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名师谈劳动教育——家长的远见:教孩子从劳动中获得幸福感
■记者 胡敏
家教有约《教育导报》2020年第45期·家教周刊(总第3462期) 导报三版

以前,说到理想,小学生都会说:想当医生、老师、科学家,近年来,小学生的理想

变了:想当老板、明星。去年,一个孩子竟然说:想当贪官。

这是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师范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姚嗣芳分享的案例。她认为,当今社会不少人崇尚一夜暴富、不劳而获,淡化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社会上有重智轻德,重分数轻劳动的现象,背后的根源是劳动教育的缺失。

近日,《教育导报·家教周刊》“家教有约”栏目联合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濯锦讲堂·家庭教育云课堂”,邀请专家、名师分享家庭教育理念,为家长们指点迷津。本期,我们邀请到特级教师姚嗣芳,“聊聊家庭中的劳动教育。”

姚嗣芳以从教30余年的教育观察串起了孩子从小学到成家立业的成长历程中,劳动教育如何发挥作用,并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劳动教育的现状、重要性,给出了家庭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向。

姚嗣芳

四川省特级教师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爱劳动的孩子长大更优秀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此外,这些人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日本在调查“儿童时期做家务的经历与职业意识的关系”时也发现:儿童时期家务经历越多,职业意识越强;在家中帮忙打扫或整理的儿童,长大后更愿意从事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

“各种研究表明,爱劳动的孩子长大会更优秀。”姚嗣芳试图从对身边人的观察中,解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一个从小就很优秀的学生,到国外留学时,听说妈妈生了重病,请假回来全心全意照顾妈妈,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彻底长大了。一个小朋友在作文里写照顾小弟弟的故事,特别不容易,妈妈很忙,弟弟要吃、要喝、拉了、闹了,她不断地想办法,尽量不给妈妈添麻烦。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责任、担当意识就慢慢建立了。”姚嗣芳说。

儿女有担当,首先要父母给机会。姚嗣芳举了一个相反的例子,一个孩子从小是“学霸”,却在读研不久退学了。因为他的妈妈把所有家务活包办了,小学阶段帮孩子穿衣服、牙膏挤好,初高中时也一样,孩子从不做家务,到了大学,妈妈直接搬到学校旁,照顾孩子的生活,导致孩子除了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会,别人玩的、谈的,他都插不上嘴,终于跟妈妈吼出了心里话:“你自私的爱,把我变成了一个废人。”

一位爸爸是博士后,事业上很优秀,但妈妈却抱怨他“只会工作,不会生活”,打鸡蛋都不会,跟孩子也不聊天,甚至亲生父亲病危,他一句“忠孝不能两全”就转身走了,女儿用歪歪扭扭的字给他写了一封信,也没有回应。

学业、事业上优秀,但不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幸福感,非常遗憾。姚嗣芳认为,成长中的许多问题,都能通过劳动教育来解决。小时候,孩子通过劳动,体谅父母的不容易,长大后,这些孩子能够主动担当,尊重他人的付出。劳动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生存问题,更在于对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引领,劳动中孩子能收获全面发展、综合素养,有责任感、有担当、善于合作、敢于创新、有奉献精神……更重要的是,借助这样的载体和生活化的教育情境,让孩子的身心自主、自立发展。

劳动教育≠做家务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国家层面,劳动教育决定国民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国家将在课程、师资、基础条件等方面进行建设。姚嗣芳认为,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他们品德养成的源泉所在,家中处处是劳动的“训练场”,家庭在劳动教育上发挥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教育为未来的人生奠基,为未来的幸福储值。”姚嗣芳认为,劳动教育在“五育”中是基础和土壤。劳动教育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奠基教育,父母越舍得用孩子,孩子长大后越有担当,也越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生活中的一切。

阻碍我们培养爱劳动的孩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走入了观念和方法的误区。

姚嗣芳认为主要有三个误区:首先,参加劳动不等于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不等于单纯的生活技能教育。劳动不仅指做家务这类生活技能,还有社会实践等,并且有劳动不一定有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劳动生发教育意义。其次,劳动不等于体力劳动,劳动教育包括但不能局限于体力劳动的锻炼。家庭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劳其筋骨的磨砺教育。第三,家庭劳动教育不能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把劳动当成惩罚手段,会让孩子厌恶劳动,觉得劳动是可耻的。

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五条建议

如何在家庭中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姚嗣芳给出了5条实用建议:

第一,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成为和谐发展、人性丰沛、有尊严、有能力的一代新人。把让孩子劳动,变成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成长。并且让劳动回归日常、回到经常,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第二,用心设计,智慧鼓励,培养勤劳的好孩子。家长寻找合适理由:可以故意示弱,有意偷懒,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孩子感觉被需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给孩子积极心理暗示:肯定孩子的劳动付出,哪怕孩子做得不好,也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发现孩子的爱好、特长,鼓励孩子做喜欢和擅长的事,从而感受到劳动乐趣。

第三,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形成长效机制。让孩子服务自我,比如洗袜子,准时起床等,生活小事常坚持,家长决不让步;劳动中注重亲子互动,让劳动有温度、有情感;让劳动成果惠及家人,影响同伴,学会用制作的手工、美食等主动表达爱;家长示范带动,手拉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舍得放手,分步指导,传授劳动窍门,注重过程,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帮助孩子体验成功与自信。

第四,顺应时代发展,劳动形式多样。劳动教育应该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关联起来,从三方面规划孩子的劳动教育内容:日常生活劳动,我们最为熟悉的家务,个人卫生、居家整理、膳食烹制等;生产劳动,孩子虽不是生产力,没办法参与社会生活,但可以了解、观察,比如到农村体验劳动、参观印刷厂、跟父母上一天班等,了解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苦,从而对普通劳动者具备同理心和应有的尊重;还有服务性劳动、公益性劳动,带孩子参加公益劳动,服务社会,锻炼自己。

第五,姚嗣芳提醒家长,劳动教育要适时,任务要适量。遵循由简及繁,由易到难。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已经具备的能力来适量分配,既不要失去挑战性,又不失去自信心。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家庭为主阵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孩子日常学习和生活,才能真正为孩子的幸福生活奠基。”姚嗣芳说。最后,她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句话做总结:“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

本次讲座收到家长们的热烈反馈,3000余名家长在线观看,并积极提问与专家互动。据了解,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自2011年开始面向市民定制课程,2016年,开始开展“百场家庭教育送教”活动,每年向社区、学校提供家庭教育主题送教活动100余场。2020年,为防疫需要,同时让优质课程覆盖面更广,“濯锦讲堂·家庭教育云课堂”正式上线,目前,已开展4期活动,从主题设计到专家选择,均对家长有吸引力,切实解决了家长们的教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