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6期(总第3463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守护童心
■潘玉毅
《教育导报》2020年第46期(总第3463期) 导报四版

有两个人去坐公交车,因为车子迟迟不来,其中一个站累了,就在公交站台蹲了下来。过了半个小时,公交车来了,上车的时候,那个人因为蹲得太久,脚有点发麻,走路一瘸一拐的。有个背书包的小男孩看见了,以为他是残疾人,就把位子让给了他。这个人很是不好意思,连忙摆手推却,小男孩却不由分说,把他扶到座位上坐下。

车子照常行进,跑了六站路,到这俩人的公司了。被小男孩当作残疾人的这个人一瘸一拐地下了车。一同乘车的同事问他:“你的脚还没好吗?”他说:“不是,我的脚早好了,但是我不能欺骗孩子幼小的心灵啊。”

这个故事是我在一本杂志的笑话栏目里看来的,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应只当它是一个笑话。也许有人会觉得故事中的这个人太过矫情,坐都坐了,还装什么残疾?可是如果我们细细思考的话,就能明白,所有的善意都应当用善意去回敬,不要总是让好人吃亏,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善良毫无意义,否则谁还会做好事呢?尤其对孩子来说,他们的价值观还在成型状态。如果在一次次的让座后,小孩子发现自己受了欺骗,说不定将来遇到真正的残疾人、老人,他也不再让座了。那么多年以后,不让座大概会变成一座城市的风气吧。由此可见,守护孩子的心灵,意义非同寻常。

我认为,故事里的这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守护者”。如果一开始的乘坐是不小心而为之,那么接下来装残疾的行为无疑是刻意而为。但正是这一番刻意,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做很没有必要,但是有些东西恰恰体现在细节里。孩子的善心要用同样的善意去回馈——善才会变成一颗生命力蓬勃的种子,在他们心里茁壮成长。

每一颗童心都值得用十二分的真诚去对待。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人带给我的触动和感动不亚于那个让座的小孩。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小男孩,让座的行为是对的,这对小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无疑很有帮助。

事无大小,只有对错。守护小孩,就应当从守护他们的内心开始。当然,装残疾需要演技,好在观众是个纯真的孩子,有了形,也就有了意义。所以,不管从哪个层面去剖析,这个人的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