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立学校举办论坛 对话“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教育导报》
2020年第102期(总第3519期) 导报三版

本报讯(记者刘磊)12月5日,一场主题为“教育的初心与使命”的对话在成都天立学校举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杨东、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局长邓志民、成都天立学校总校长杨昭涛就此话题,从理论研究、政府管理、民办教育实践等角度展开探讨。

“每个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杨昭涛从自身教育经历谈起,表达了办学“初心”:“曾经我也迷失在国际教育的重重‘森林’中,后来我意识到,我们中国几千年前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等理念也正是国际教育奉为圭臬的标准。”

“教育的精神和逻辑古今中外是贯通的,中国古代倡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石中英说,这和今天的教育一脉相承,我们的学生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罗清红认为,当下教育最大的困境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人民旺盛需求之间的矛盾,“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借助网络技术和大数据,让更多边远山区的孩子享受到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杨东认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的教育者,其教育初心各有差异,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每个教育者都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服好务,“在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还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仅仅把学生当成一个可以加工的对象,要让学生按照适合的路径‘主动’生长。”

对话前,石中英教授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重要论述”为题,给现场200多位校长、教师带来了一场专题讲座。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