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为炬 点亮学生未来

——“立足千年石室厚植家国情怀”文化育人策略

■石室中学 田间 赵清芳 李保诚

《教育导报》
2021年第67期(总第3595期) 导报三版

成都石室中学是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堂,迄今已有2162年的历史。2000多年来,石室中学的办学地址从未搬迁,办学历史从未中断,创造了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奇迹,被誉为中国教育的“活化石”。学校在实践探索“立足千年石室厚植家国情怀”文化育人策略的过程中,一方面注意发掘石室历史文化中与家国情怀教育相关的素材,另一方面则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为当代教育教学活动所用。依托石室历史文化,以“有机融合”“环境浸润”“榜样示范”“考察探究”“践行服务”五策略为主要路径,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一、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资源和学科载体优势

所谓“有机融合”,是指在将石室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使厚植家国情怀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互融合,融为一体。石室坚持通过学科融合和资源整合两大路径推动“有机融合”策略的落地。

资源整合,即整合校内外与家国情怀教育相关的各种资源。校内资源如石室厚重而灿烂的历史、当代杰出的石室英才,校外资源如与四川省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杜甫草堂、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故宫博物院合作。如石室师生参与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录制,介绍后蜀残石经和文翁石室的前世今生,守护国宝,守护千年薪火。让学子为石室厚重的历史感到骄傲,为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遗产感到自豪,激发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

学科融合,即挖掘每门学科中的家国情怀元素,并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家国情怀教育。以历史学科为例,在学习必修一《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内容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基本史实,历史老师还结合石室教师刘骏达烈士因开展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斗争而被捕,最后在成都十二桥英勇就义的事迹,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勿忘国耻。促使学生爱党爱国,以革命先辈和石室校友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环境浸润——充分发挥文化的显性和隐性表达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则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室之环境,乃有形之景与无形之景的融合。

石室校园环境体现出悠久的历史传承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刻于石碑之上的清代顺治年间学校条规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中的“利国爱民”即为校训中“爱国利民”的源头,一代代石室人在其影响下不忘初心使命,厚植家国情怀。“受之图书馆”承载着校友余受之先生的爱校爱国之情,余受之先生1986年从美国回国,将一生积蓄18.5万元捐赠给母校,用于修建图书馆。如今,“受之图书馆”已成为知识学习、爱校荣校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基地。沫若园建筑上,悬挂着校友郭沫若于1957年题赠母校的楹联“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求真理,求技艺,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幅楹联已成为石室师生每周一升旗仪式最后呼号的誓言……三年沉浸于独特的“最美校园”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强烈的爱校情感、高度的文化认同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石室学子心中升腾。

三、榜样示范——充分发挥石室人物的深远影响

身边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学校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拥有报国之志的石室人典型代表,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2018-2020年,学校连续举办三季“院士学生面对面”活动,邀请院士校友走进学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将一生献给防空导弹事业的耄耋老人、中国工程院钟山院士,在“院士学生面对面”活动中,分享自己带领团队在荒漠中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一干就是8年的艰辛历程,鼓励青年学生投身国家的科技事业。钟山院士还将自己20万元的积蓄捐赠给母校,设立学生科创基金。

坚持无偿捐资助学的唐立新,毅然回国任教的蒋兴宇,天宫二号最年轻的总调度戴堃,中国第一批战斗机女飞行员陶佳莉……以榜样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有可亲、可敬、可爱之感。

四、考察探究——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育人作用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设多样化情境,把课堂带到红色教育基地、祖国山河中去,使其在考察探究中深度体验,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携手成都博物馆开设“天府文脉展”,选拔76名石室学生向全国游客进行义务讲解,传承石室精髓,弘扬天府文化。带领学生参观郭沫若纪念馆,体味其创作“大河前横流水今日,生气远出明月雪时”时的一腔正义和不屈傲骨。参观李一氓故居,感受石室学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参观“新心学”创建者、被尊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的校友贺麟的故居,感受哲学的魅力,提升人生的品位。带领学生参观成都人民公园保路运动纪念馆,寻访保路运动领袖校友蒲殿俊、罗纶的身影,深刻体会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走进梓潼两弹城、小平故居、陈毅故居等爱国教育基地……带着问题去考察,带着思考去探究,提高了综合素养,增强了文化自信,为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夯实了基础。

五、践行服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

践行服务是通过运用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具体化载体,促使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所悟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奉献服务意识,坚定爱国报国之志。

学校通过爱心之旅、农村之旅、城乡学生手拉手助力教育扶贫、参与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关心他人、家乡和社会。以“城乡手拉手活动”为例,对彭州石室白马中学和金堂县赵家镇初级中学的帮扶,是石室中学坚持了二十年多的活动。近百名学生干部通过结对子交朋友的方式,共同体验农村生活和都市生活。不仅如此,城乡学生还共同商量拟订符合当前城乡实际情况的研究性课题,共同进行调查研究与报告撰写,共同完成报告分享等。再如,石室志愿者坚持每年前往龙泉祥福托老中心探望、慰问老人,为他们带去关爱和温暖,得到了主办方、受助者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于2018年、2019年被对口服务街道评为优秀志愿者服务队。正是在这些活动的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亲自实践中,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