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饭圈”乱象 陪孩子理性追星

■胡静 记者 周睿

《教育导报》
2021年第69期(总第3597期) 导报三版

自选秀节目开播以来,一些主办方喜欢用“为喜欢的选手打投”这一方式圈取流量,将“粉丝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粉丝喜爱偶像、追随偶像的热情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能理性追随,容易因为追星而失去自我,超出应有的“度”。

前不久,某档选秀节目就因为粉丝的“只要瓶盖不要奶”“成箱成箱倒牛奶”的疯狂追星行为引发全网关注。而近日,某些失德艺人的新闻也在网上发酵,传得沸沸扬扬,人们在谴责这些艺人行为的同时,也震惊于一些青少年粉丝因盲目追星而产生的不理智言行。

大部分人年轻时都会对明星产生崇拜,有自己的偶像,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一些非理性的追星行为,却在侵蚀着分辨能力尚不成熟的青少年们的价值观。如何引导孩子理性追星,是父母的必修课,社会、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形成合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

制止“饭圈”乱象的“及时雨”

提起孩子追星,很多家长常常是一个头两个大,因为一些不理智的追星行为正在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

近年来,各色各样的选秀节目可谓乱花迷人眼。更加开放的舆论环境,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加持,裹挟着受众们的理性思考,部分粉丝群体非理性应援、刷榜等问题愈演愈烈。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造成青少年在网络平台诋毁谩骂,耗费大量财力为偶像买流量、争名次,诱导粉丝集资应援打榜。

今年6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7000多名中学生参与的调查表明,44 .9%的中学生会线上应援,包括打榜、反黑、控评、集资、参与超话、观看直播、送偶像礼物、参与QQ群等粉丝群聊、二次创作或转发偶像作品、买周边、海报、代言等。一些青少年不但会为偶像在多个平台的榜单助力,还会花大量时间获取额外打榜票数,部分粉丝还会对持不同意见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口诛笔伐。

这些“饭圈”乱象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地规范,不正确的价值观就会被无限放大。

面对打榜应援等追星乱象,近期,主管部门和部分平台相继出台了治理措施。

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饭圈’乱象政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炒作劣迹艺人行为和引发粉丝非理性应援等行为,针对部分平台在产品设计和功能设置上诱导粉丝非理性打榜等问题,要求平台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榜单排名规则,增加作品质量、公益活动等正能量指标,并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的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处置违规账号、关闭问题群组、解散不良话题等;新浪微博下线“明星势力榜”,治理恶意刷积分行为;腾讯视频对存在打榜和粉丝排名功能的星耀榜等进行下线整改;各主流媒体也纷纷表态,呼吁对失德艺人进行针对性的制度约束,把做明星的“门槛”提上来,引导粉丝理性追星……

社会的一系列举动对于规范“饭圈”乱象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家校合作,发挥追星的正能量

崇拜偶像是人的天性,青少年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渴望通过所钟爱的明星投射自己的梦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倾向,这是正常现象。追星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舒缓孩子的压力,帮助孩子寻找与同龄人之间的共同话题,更好地融入集体。

在一项近3000名家长参与的调查中,近八成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有喜欢的偶像,追星程度为“经常关注及以上”的孩子占到48%。追星,本是应当追一种价值和信念,偶像,也应当是一种榜样和指引,但随着近年来一些不良风气愈演愈烈,让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花费大量时间追星,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更害怕孩子受到错误的引导,形成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

然而,父母一味地担心或阻止孩子追星是不够的,明白孩子为何追星,让孩子以偶像为榜样,引导他们学习偶像的优良特质,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必经阶段,更为重要。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王彦霜是一个舞蹈、声乐、播音主持都很优秀的“演艺全能小达人”,前不久,她还作为主唱之一,参与了成都大运会宣传歌曲的录制。能把这些爱好坚持下去并努力做好它,王彦霜说,除了热爱,她也从偶像身上汲取了力量。

有一次,成师附小的一位家长发现孩子有模仿明星,参照明星的剧写剧本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和作息,这位家长将情况反映给了学校,学校立刻做出了反应,邀请心理学专家进校来开展专题讲座,引导孩子理智追星。

在讲座中,心理专家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孩子们做“明星卡”,通过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在“明星卡”上,孩子可以写上偶像的爱好、星座、座右铭以及明星自己的偶像等等。专家再对这些明星进行分类,然后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理想来讲讲自己喜欢这个明星的原因,还利用明星成名前的励志故事来引导孩子理智地追星。

讲座不仅仅是针对孩子,家长们也参与其中。王彦霜的妈妈也是从这次活动中认识了自己孩子的偶像张新成,并且对孩子把偶像了解得这么全面有些惊讶。从那以后,她经常跟孩子讨论关于偶像的话题,从孩子口中了解到张新成成绩优异,高考时获得了多个艺术院校第一名的好成绩,专业成绩和学习成绩都很优异,是一个值得作为榜样的明星。在偶像的影响下,王彦霜把各项艺术爱好坚持了下去,学习也没有落下。

“有些时候,明星也可以带来正面的影响,家长可以将此作为一个教育的契机,去了解孩子喜欢的明星,了解与这个明星有关的种种以及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然后才能去引导孩子正确、理智地追星。”王彦霜妈妈说,父母只有了解了孩子追的“星”,才可以和孩子谈“星”。父母对“星”发表的客观评论,对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追星只是青春的一个插曲,它不会影响主体的步调和主旋律,家长要两面性地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

四川大学学生唐子艺的妈妈对此观点也非常赞同,说起女儿追星的事,子艺妈妈感慨万千。子艺小时候看“超级女声”特别喜欢李宇春,一开始妈妈很不理解,觉得李宇春的中性打扮会带偏女儿,母女俩一谈起相关话题,总是以争吵结束。一次,参加完一场专家讲座后,子艺妈妈特意去向专家请教,如何才能让女儿不再喜欢李宇春。这位专家没有正面回答她这个问题,而是反问她:“你了解李宇春吗?”然后告诉她,你先试着去了解一下孩子喜欢的这个明星吧。

听了专家的建议,子艺妈妈开始尝试去了解这个孩子崇拜的偶像,她开始看李宇春的比赛,看她接受的采访,看粉丝对她的评价……慢慢地,她开始理解女儿了,在中性化打扮的表象下,李宇春还是一个努力追寻梦想,一点点在提升自己的人,她学习创作,学习表演,开始朝着全方位艺人的目标前行。

理解了女儿对偶像的崇拜之后,子艺妈妈特意买了一张李宇春的海报,贴在女儿的卧室里。那天晚上,子艺很开心地和妈妈敞开心扉聊起了自己的偶像,妈妈也在和孩子的交心中适时地发表了自己客观性的看法,引导孩子去理性和适度地崇拜偶像。

“作为父母,我们有时也需要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想法和喜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和观察孩子所追的明星身上有哪些闪光点和榜样的作用,用偶像的力量来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向上。这同时也可以增加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语言,增进亲子感情,孩子也愿意和父母分享。”子艺妈妈说。

追星,追的是光环背后的精神力量

追星是把双刃剑,有的人追星追着追着就迷失了自己,有的人追星则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甚至和偶像并肩。在教育专家、原成都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霖看来,极端的追星和正能量追星的根本区别,也许就在于自我是否强大,是否能够独立思考。

“自我足够强大,就不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幻想出来的人身上,不会把别人的成就当成是自己的,不会迷失自己,而是把偶像精神内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杨霖说,挖掘孩子追星背后的精神力量比阻止孩子追星更重要。孩子追星的行为如果一开始就被家长严厉制止,反而会让孩子对其更有新鲜感,更有好奇心,孩子还有可能因此关闭和父母沟通的闸门,这样不仅会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父母也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对孩子进行有效地引导。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明星的崇拜。

“孩子追星是一种年龄特征,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大多数孩子无可避免地会面临追星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美有一定的认知,对周围的事物保持着强烈的新鲜感与好奇心,特别是只要出现在公众面前就光鲜亮丽的明星,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杨霖说,现在追星的行为渐渐趋向低龄化,由于网络的发达,对孩子产生着巨大的辐射作用,这是家长规避不了的。而青少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追星而言,会出现一些极端的个例,会因为崇拜偶像而变得盲目和疯狂也是可以理解的。杨霖建议,如果家长对孩子追星总是很担心,可以对孩子所喜欢的明星进行简单的了解,掌握孩子偶像的特点,发现孩子崇拜的偶像不值得追,就可以及时悬崖勒马,把孩子拉回正道,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保护。

家长要明白,偶像崇拜并非必须打压的负面行为,合理范围内的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是有积极作用的。有研究发现,有偶像的学生自我价值感明显高于没有偶像的学生,偶像崇拜是孩子情感依托和自我平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他们了解自我和发现自我价值。

“孩子喜欢某个明星,一定有他自身的理由,家长需要去了解孩子狂热追星背后的心理动因,才能引导孩子追星有‘度’。”杨霖说,家长可以帮孩子“提炼”出偶像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崇拜一个人,不能只看到外表,偶像的力量在于他的精神内核。要让孩子明白,偶像也是平凡人,也有优缺点,我们崇拜某个人,不能将其完美化,适当地告诉孩子偶像身上不完美的那一面,孩子才能更理性地看待偶像,而不是疯狂地痴迷。

“我们追星‘追’的不是明星的光环,而是明星内在的优秀品质,追星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也像明星一样去努力、去奋斗,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杨霖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