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好 吃好 睡好,让孩子远离“少年的烦恼”

■记者 梁童童

《教育导报》
2021年第91期(总第3619期) 导报三版

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引起大家的关注,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为24 .6%,其中轻度抑郁17 .2%,重度抑郁为7 .4%。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而是一种成因很复杂的疾病,是由多个相对较小的问题叠加在一起而导致的。前不久,我们和家长一起了解了抑郁症究竟是什么?从何而来?孩子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本期,我们来聊聊面对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一大威胁的抑郁症,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防治?来看看几位专家、社区工作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实践经验出发,就防控抑郁症这一主题进行的分享。他们强调,“玩好、吃好、睡好”是防治抑郁的“三大法宝”,对儿童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玩好:游戏是促进儿童身体、大脑发育的关键途径

充足的玩耍的经验,有助于孩子成长为体格健壮、善于交往的青少年。如今,玩耍有益儿童健康成长已是证据确凿的命题,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将缺乏玩耍和成人后的焦虑、抑郁联系在一起。

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是全国首批儿童友好社区16个试点社区之一,也是今年成都市4个儿童友好示范社区之一。“儿童友好”在锦城社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片的、充满“温度”的玩耍空间。

几年之前,锦城社区经过了一次大改造。社区里的居民大多都来自外地,邻里关系非常疏离,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都不强。锦城社区党委书记李鑫认为,这样的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必然算不上“友好”的。因而,作为社区管理者,要破除社区之“冰”,制造居民生活之间的连接应成为切入点。

作为一个“社龄”只有7年的新型社区,经过调查发现,在锦城社区一万一千多户、接近5万的居民中,只有7200多名儿童,呈现出典型“少子化”的特点。少子化社会,儿童在家庭里面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祖辈、父母辈会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到儿童的学习、玩耍中去。因此,锦城社区确定了“儿童带动家庭,家庭改变社区”这样的社区治理路径。

“没有玩的地方”,这是调查时许多家长和孩子反映的问题。许多广场、运动场都被成年人的活动占据了,儿童缺少玩耍的户外空间。同时,大量的电子产品充斥在生活中。有的孩子终日地“刷”手机和打电子游戏,加上缺乏运动,衍生出了很多问题,肥胖、情绪、感统失调……因此,锦城社区拿出的解决方案是从解决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问题开始。

与同伴游戏(除开电子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在今天,被许多家长忽视了。

如果对孩子游戏的过程进行观察,就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愿意当“猫”(追逐者)的孩子是少数。美国学者格雷格·卢金诺夫、乔纳森·海特认为,这种倾向与基因和进化有关,孩子们在游戏中天然地会更享受练习逃跑和躲藏。

美国缅因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彼得·拉弗尼埃尔指出,游戏可以引导哺乳动物的大脑发育,人类也是如此。基因会引导大脑发育,也会激励生命体去实践那些将给大脑提供正确反馈的行为,使其最大限度地优化自身的机能。人类的大脑发育“期待”孩童进行充足的玩耍,甚至包括数以千计的跌跤、擦伤、冲撞。同伙伴们一起,户外追逐打闹,这种让身体动起来的自由玩耍,就是一种关键的游戏方式,是我们的大脑所“期待”的活动。

于是,锦城社区户外、室内双管齐下,为儿童打造出能尽情游戏的空间。

广场更新,朝“儿童友好”方向进行打造。不仅有鸟类招引区、昆虫喂养区、农作物认养区,还有儿童沙池、户外蹦床、亲水活动区、滑梯和秋千、树屋木屋等游戏区。李鑫透露,“广场空间更新,都是在孩子们的参与下进行的。我们开展了‘小小建筑师’行动,引导青少年、家长和志愿者共同参与了广场的调研规划、模型搭建和实际改造等任务。”

社区着力打造安全街区空间。在8个小区、学校和儿童户外主题广场之间,以卡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设置儿童慢行通道,在儿童过街入口设置慢行标识和减速带,沿社区儿童主要上下学道路,设置连续的步行道路,串联起社区儿童主要的活动空间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室内的部分,则是在党群服务中心设有天文馆、自然认知教育基地、科创中心、叠溪书院、童萌亲子园等综合性社区服务功能室,积极开展蜀绣、围棋、民族舞、武术等培训课程,引导孩子们树立文化自信,让他们在“有地方玩”的同时,还能在玩中学习知识,在玩中陶冶情操。

吃好:用食物打通身体与自然、社会的联系

在锦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有一个食育中心。美食怎么吃?为什么要这样吃?怎么通过美食热爱生活?怎样了解美食与人类身体健康的关系?这个食育中心,藏着这些问题的答案。

妮妮环球食育发起人孟芊杉介绍,建立起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近30年里,中小学生肥胖率持续升高,“5个小朋友里面,就有1个肥胖。”除了饮食带来的一些肥胖问题,食品安全、浪费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

现代化社会,资源越来越丰沛。但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这样的高速学习压力之下,人们缺乏意识,也缺乏时间和渠道学习如何健康生活。做父母的甚至自己都没有参与过学习,所以大部分孩子的生活教育、饮食教育也是缺失的。

孟芊杉介绍,食育教育最早就是从这一点出发。不只是教孩子如何选择好的食物,更多是从食物中延伸出来教育。

健康饮食与防治抑郁有什么关系?孟芊杉指出:“国外非常多的数据证明,肠道菌群跟人的精神健康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肠道健康的人,精神就比较健康、开朗。”

另外,进食过程中与他人、与社会的连接,与社会文化认同和情趣的发展,食物是怎样产生的,在身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都是食育的内容。孩子成长中所缺失的社会的、自然的部分,可以通过在日常三餐中去补充,因为食物也来自于自然,也是孩子能高频接触到的有温度、有生命的物体。

食物从种植、加工、消费,到如何烹饪、如何去搭配营养,到餐桌上如何去分享、如何构建饮食文化,再到最后吃剩的食物怎么样重新回到土地——这就是一个食物的生物圈。让孩子参与进来,体验到整个循环过程,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生活的认知。这是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双手去完成的,他们能真实地靠近生活、体验生活。

锦城社区的食育中心设有科普讲堂、营养烹饪教室、感官实验室、屋顶食物森林、食物图书馆、社区儿童食堂、食农科普等多个食育体验场景。从一颗种子的生根发芽到长成果实,经过烹饪到达餐桌,最后再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每一个环节孩子都可以参与其中。

这些活动和课程融合了营养学、植物学、生活美术、社会科学的知识。食育不仅着眼于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和营养健康,更注重加强孩子们对“食”的认知、能力、情感和礼仪的全面关照,建立孩子们对自身、对食物、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的良好认知,进一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以食育人、以勤立人的目的。

睡好:好的身体、好的情绪是成长的根基

人一天当中,需要多长时间来睡眠?人为什么要睡觉?睡眠如何发生?睡眠障碍是什么?睡眠会怎么样影响到我们的大脑发育?睡眠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梁京指出,不只是儿童,这些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清楚的问题。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减少了近距离的接触和交往。这样的情况下,年轻人的抑郁率急速升高。

为什么青少年受到的影响如此之大?这要从大脑发育的过程说起。新生儿刚出生时,大脑的神经之间的连接没有健全。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到22岁,大脑中情感区域的连接才逐渐变得丰富。梁京指出,人的大脑发育,要到了25岁才基本完成。“基本完成的意思,就是说他该有的连接连接上了,但是他究竟功能上是不是完全的建立起来,要取决于人的生长环境和周围的社会环境。”

人类从15岁左右起,大脑就开始真正建立起记忆、解决问题等各式各样的方法。到了25岁,理解能力、人与人之间正常反应和回应等能力初步健全。

同时,在25岁之前,人会意识到同辈之间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压力,而且要学会抑制冲动、制订计划等,以此来达成生活目标。培养这些能力依靠的就是大脑内所有神经间联系的建立和完善,而这个过程的完成,最主要的渠道就是睡眠。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睡觉的。在睡眠管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并编写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中显示,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有90 .8%的初中生和84 .1%的高中生睡眠时长不达标,而小学生睡眠时长不达标的比例高达95 .5%。小学时期,本来是大脑最需要生长发育的时候,如果这时被过量的学习任务、思想工作“压榨”,大脑的发育和发展就被干扰了。并且,只有在大脑处于深睡眠的时候,修复、清洗、带走新陈代谢产物、修复免疫功能等才会发生作用。日本京都老年病研究中心的青田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晚上12点以后睡觉的人,白细胞基数很可能比12点以前睡觉的人要低20%。

如果睡眠发生了障碍,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呢?

首先,大脑不能够正常地新陈代谢;其次,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地清除;第三,深度睡眠不足,免疫系统的修复也不会完全。

因此,我们一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也就是深度睡眠的时间。睡眠时间不足,孩子的大脑发育就不能得到完善,新陈代谢,修复免疫、建立神经之间的联系等都不能完成。如果孩子的免疫系统发生了问题,所有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就可能距离加大了。这样的话,神经之间的传导就没有办法完成,也没有办法保持正常的记忆和思考功能。

长期失眠的人,就会出现情绪差、记忆力下降、专注力不够等表现,可以说整个生活的能力都会下降。这又会反过来加剧了情绪问题,进而导致抑郁。

梁京强调,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大脑自然发育的过程,安排好孩子每一个阶段应该做好的事情,不要老是想着要给孩子加多少担子。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爱和支持,是家长的陪伴,“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去听他们说,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去和他们交流。”这是梁京给家长们的真诚建议,也是她认为防治青少年抑郁的有效方法。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