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奋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导报》
2021年第96期(总第3624期) 导报四版

新都区开展班主任专业化线下培训

新都一中附属初中教师给学生上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也是学生成长的领航者,更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新都区的基础教育体量在成都市排名第一。如何满足这大体量的教育需求,实现城乡群众对学有良教的热切期盼,为建设教育强区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新都区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该区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培养”,不断创新教师培育机制,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锻造核心竞争力,奋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动新都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实现“优教新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引领

名优教师成长机制激发“质变”

今年9月,新都区新都一中教师王向阳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他成功获评四川省特级教师。“得益于加入名师工作室,接受区上为中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菜单培养’,我才能在专业发展上突破自己,迅速成长。”

建立系统化、可持续的教师培育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竞争力,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

2018年4月,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都区教育局出台了《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的通知》,从名优教师引进、名师工作室组建、名优教师激励、后备名师培养等方面,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系统性的名优教师成长机制。

这套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活力,激励教师突破职业倦怠成长“瓶颈”,为教师进一步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一大批像王向阳一样的教师,专业化水平飞速提升。

其中,名师工作室为新都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

根据《成都市新都区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名师工作室必须定期举办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研讨会和学术研究活动,积极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承担“名师送教”“名师传道”“工作室定点服务”等教育教学活动,增强社会对教育的了解;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等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区域教育教学水平。

截至目前,新都区分层组建了省、市、区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共52个,其中,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9个,区级名师工作室40个,区级名校长工作室2个,初步形成了阵容强大、学科齐备的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群体,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教师的成长途径。

“我们工作室每月都开展扎实的教研活动、送教活动,进行课堂示范、分享交流、专题讲座,对自身教育教学成长促进非常大。”香城中学英语老师黄林玲目前是张世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她说,工作室除了固定活动外,还主动申报了成都市级的高中英语继续教育菜单式培训,最近还前往青白江区开展跨区域送教活动。“虽然比过去忙碌了,但对我来说却是受益匪浅。”

依托名师工作室,新都区教育局还进一步优化中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菜单培养”为核心,实施“三级结对”培养模式,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菜单培养’就是根据国家、省、市级各类名优教师的评选条件,以培养对象所在学校为培养主体、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培养平台、以3年时间为培养周期,根据培养教师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养目标,逐个完成培养任务。”新都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赵尔康介绍。

为将菜单培养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中青年教师培养速度,新都区教育局建立起“三级结对”培养模式,每年由培养对象、所在工作室领衔人和学校校长三方共同签订培养协议,并将培养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学校、工作室和培养对象的年度考核范围,快速补足培养对象的短板。

“有计划、有具体实施、有专家引领,对教育教学的帮助很大,让我们教师有了更足的底气和优势,参与到各种评优争先中。”王向阳说。

“通过‘菜单培养’和‘三级结对’,这几年我们名师培养的效果很明显,老师评优不再像过去‘单打独斗’。”赵尔康说,培养系统化、机制化,使教育人才的培养更加精准到位,教师的竞争力大大提升,后备人才队伍也逐渐壮大。

为了更好地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新都区教育局通过点带面、城带乡、多级互动的模式,搭建名优教师引领平台,构建城乡服务体系。2018年以来,共有1500余人次的名优教师承担了区级及以上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共有1200余人次名优教师开展了1700余次“名师送教”活动,共向60000余人次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信息和理念,促进农村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

创建工作室定点服务学校机制,使42个工作室与42所有发展潜力的学校建立了定点服务关系,通过教学示范、科研指导等方式,提高了定点服务学校的办学质量。

与此同时,新都区还积极发挥名优教师服务社会的功能,面向家长、社区开展“名师传道”“名师面对面”等活动,拓宽了教育与社会的沟通渠道。

用心投入、悉心培育、沉心积淀,带来的是“力”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经过几年的发展,新都区高端教育人才不断涌现,成功推评全国优秀教师1名、四川省特级教师6名、成都市特级教师(校长)18名、市学科带头人2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名、四川省中小学教书育人名师8名、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2名、四川省中小学名班主任1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6人、省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名等。同时,教师工作成果不断增加,近几年来,全区共有80余位名优教师获得市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奖励;300余位名优教师获得市级赛课三等奖及以上奖励。

突破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推动“抱团成长”

10月26日晚20:00,一场线上交流分享如期而至。

主讲人是成都市特级教师、市优秀班主任,来自新都区香城小学的语文教师古小娅。当天,她为新都区的班主任们带来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分享。分享结合实例,从营造精神文化、优化环境文化、创建制度文化、丰盈活动文化四个方面重点介绍如何创建班级文化,赢得了许多老师的共鸣。不到1个小时,便有数十条评论,大家纷纷贡献智慧,将这个“晚间直播间”变成了带有学术性质的研讨活动。

这是今年第21期的新都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线上交流活动。自2019年起,新都区教育局创新性开展班主任线上交流活动,每周二晚八点,邀请市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通过 QQ群和 cctalk平台,以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班主任阅读交流为主要内容,展开分享交流,促进区内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教育者,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他们的专业能力,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为何会开展班主任共同体线上学习交流?新都区教育局德宣科科长史美介绍,2018年春,区教育局进行了全区班主任的现状调查,发现在班主任专业成长方面,呈现出一些特点:一是专业性不够、凭经验带班的多;二是当班主任的获得感不强;三是相关专业培训较少、培训辐射面窄,不足以带动区域班主任整体发展。

“据我们统计,新都区班主任有2800多名。这么多人,如何突破以往集中培训的时空限制、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参与度、让全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都能不断学习、成长?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史美说。

变化自2019年开始。当年夏天,新都区教育局邀请了区域内几位善于创新、乐于思考、热爱学习的老师聚在一起,商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措施。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互联网+”。

运用互联网平台,发挥区域内名优班主任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家提议,可以开展系统的、持续的线上研讨活动,唤醒新老班主任的内动力和自身认同,实现抱团发展,促进班主任专业、互助成长。

很快,一个班主任微信交流群便建立起来。2019年9月,线上交流正式启动,时间为每周二晚上20:00-21:30。

前期交流由区教研培训中心德育教研员确定主题,邀请市级、区级明星班主任围绕两大板块——读书影视分享和教育叙事展开主题分享,群内老师参与互动交流。活动结束第二天,交流的对话实录全文,通过“新都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

分享活动一上线就受到了热烈追捧。随着加入的班主任不断增多,微信群很快就满员了。于是,区教育局又特地申请开通了能容纳3000人的新都区班主任交流 QQ群,将分享活动迁移到了该群。

与此同时,主办者也持续对交流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针对分享主题较零散等问题,根据中小学不同学段的特点、中小学教师的不同需求,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举办线下总结交流沙龙,总结经验确定交流内容和主题。

为了激发分享教师活力、鼓舞士气,新都区教育局还开始尝试利用不同平台进行交流分享,并且创造性地给分享老师和团队制作宣传海报并进行推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参与者也迅速从区内扩展到区外,扩展到全国各地,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交流场域。

“周二晚准时收看、参与班主任线上交流,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汉城小学三年级1班班主任牟清扬说,自己过去就是苦于没有相应平台进行系统学习,做班主任工作时更多“凭感觉处理”。加入班主任线上交流共同体后,通过聆听分享,她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实用技巧,解决了许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少走了很多弯路,作为班主任的认同感和专业能力迅速提升。”

两年多的摸索,从一开始的“单打独斗”到如今“抱团发展”,新都区教育系统在探索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径。

除了创新形式、开展系统丰富的线上培训交流外,新都区还在培训中划分多维度内容,精准适配班主任成长需求。

抓好骨干班主任培训提升,突破成长瓶颈。新都区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开展班主任培训,通过专题工作坊模式,以班主任五大专业技能(治班策略、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心理辅导、家校沟通)为主要内容,引导班主任熟练技能、锻炼思维、拓展方法,实现带班育人能力从量到质的转变。

引领新岗班主任找准方向,走稳步伐。新都区教育局积极引入“多角度引领,全方位提升——班主任入格课程”,帮助新岗班主任尽快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缩短专业成长周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能力。

既有分层精准提升,也有交叉互助学习。新都区通过家校共育省级课题的28个子课题将不同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和德育干部交叉设置到同一小组,增强了班主任之间的实践和教研交流,有效发挥了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全方位助力班主任成长。

坚持

多措并举在“德”字上下功夫

2020年10月,新都区首届教育叙事大会在香城小学举行,9位老师现场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教育故事,展现了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的真挚情怀。会议以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开展,总计有超过4万人观看直播。

“讲述内容丰富全面,点面结合,真正体现了心灵美、人性美和观念美,具有突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四川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纪大海如是评价此次叙事大会。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都区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不断强化教师师德教育,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以基层党建引领师德。新都区把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校党组织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先进典型深入师生宣讲专题党课、开展党史专题讲座,引导大家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切实加强教职工政治学习,引导广大教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用完善制度塑造师德。出台《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建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分别在寒暑假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项学习,认真学习相关师德师风材料,并签署《教师职业道德承诺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言行。

用典型模范展现师德。通过树立师德典型,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争做“四有教师”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区教育局通过“师德标兵”评选,引导各学校深入挖掘身边师德故事,利用“两微一端”等形式对教师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严明纪律淬炼师德。区教育局严格师德师风考核警示,建立了信访舆情预警机制,定期对信访舆情较多的学校出示书面预警提示,做到及时知晓、及时处理。严格师德督察,加大失范惩处,例如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工作室成员有师德失范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工作室和工作室成员年度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

与此同时,新都区还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及关键途径,展开德育干部常规培训和集中培训,提升德育队伍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的能力。

悉心付出带来了收获和回报。日前,2021年成都市小学德育成果评选结果新鲜出炉,新都区送评493篇,其中392篇研究成果获奖,送评德育研究成果位居全市首位,成绩斐然。

据悉,今年新都区还将举办德育队伍专业化发展培训,集中对全区学校德育干部、骨干班主任、中小学近3年新任班主任展开德育培训,培训将分批分期举行,旨在整体更新德育队伍的教育理念,整体提升德育队伍的专业能力,提高德育队伍德育工作的成效,进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新都区教育局)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