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聚焦“痛点”“难点”,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导报》
2021年第99期(总第3627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李庆祥)近段时间,泸县针对城镇学位供给不足、教师工作热情不够、优质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以校点布局调整、教师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抓手,努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调结构、补短板,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新建学校推“增量”。按照“教育组团打造”工作思路,满足“就近就便入学”群众需求,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累计新增学位8000余个,进一步提高了城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服务水平。撤并校点化“存量”。按照“小学向中心校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原则,结合农村交通条件和群众教育需求,全面收缩村级校点,集中办好直属学校,促进乡镇学校布局更合理、条件更优质。提升内涵谋“变量”。健全“城区园——镇中园——片区园——村级园”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科学覆盖城乡。持续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建机制、强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发挥“头雁”作用。推行书记、校长“一肩挑”,同步夯实党的建设和学校管理,把党的建设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制定校园长职级制管理意见,设置三档八级标准。分批开展年轻校(园)长助理跟岗培训。用好“杠杆”功能。按照“师随编走、编随事走”原则,定期动态调整教师编制。

抓统筹、推改革,促进城乡优质均衡。优化“学区制”管理。设置20个镇(街道)教育管理中心,赋予人事调配、干部建议、工作考核等权利,统筹落实镇域教育教学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按照“示范引领、平等协作、融合发展”思路,建设“1+ N”初中教育共同体6个,带动学校52所,通过请进来“学”、走出去“教”、网络上“磨”、实战中“研”,整体提升初中教育质量。健全“职成教”网络。设立县级社区教育学院,镇建社区教育学校、村设社区教学点。实现农村教育从校内到校外的全民覆盖。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