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亮彝区学生成才之路

刘弟文

《教育导报》
2016年第115期(总第3012期) 导报二版

今年是我省实施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第3个年头,凉山州各县市先后有近万名中学毕业生,进入内地彝区“9+3”中职学校学习一技之长。

为了解彝区“9+3”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雷波县教科局副局长杨贵平率调查组,选择6所彝区“9+3”学校作为调查样本校,通过走访、查看、座谈等形式了解各方面情况。

来自雷波县瓦岗乡甲窝马木村的彝族小伙以伙友古,是2014年雷波县首批享受彝区“9+3”免费职教惠民政策,进入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班的学生。他当初选择“9+3”免费教育,是为节省家庭开支,掌握一技之长,早日为家庭分忧。

据凉山州彝区“9+3”办公室派驻该校的老师魏张介绍,“普职融合”是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色,2014级招收了8名彝区“9+3”学生,其中有7名学生很有把握升入高职就读。以伙友古最大的愿望就是升入高校继续深造。

在四川省商务学校,该校负责人介绍,这些来自彝区的学生进步很快,学生会吸纳了许多“9+3”学生,他们的人际交往和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今年,学校有10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人民大会堂国宴厅选中,其中有3名是彝区“9+3”学生。

四川省贸易学校正举办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双选会”,学生们向各用人单位和来宾展示出色的才艺和精湛的技艺。参加“双选会”的2014级彝区“9+3”学生毛阿呷说,是国家彝区“9+3”这个政策,让她成为幸运者之一,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在省贸易校学习生活的两年半时间里,他们变成了勇于自我表现、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中职生。

在富顺职业学校,彝区“9+3”学生大多选择幼师专业。杨贵平一行勉励他们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凉山的“一村一幼”惠民工程,需要大量的幼教辅导员,希望他们毕业后回到家乡参加幼师招考,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回馈家乡。

雷波县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欣说,国家已经把中职升高职的道路打通了,只要他们努力学习,考入高等职业学校深造,用3—5年时间,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就能实现成才梦想。在大小凉山,梦想正在照亮彝区青年成才之路。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