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之“三要”“三不要”

■黄继森

《教育导报》
2021年第111期(总第3639期) 导报三版

“双减”文件发布以来,经过这个秋季学期的统一认识、摸索方法,各地各校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笔者认为,“双减”要真正起到效果,必须做到“三要”“三不要”——

1 .要明确认识,不要盲目而为

“‘双减’一刀切,学生将来升学怎么办?”“‘双减’来得太陡了,应该逐步推进。”源自家长和教师的这两种声音,是对国家推出“双减”政策的质疑,也是众多困惑中的一个源头问题,当然也是校长、教师、家长都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落实“双减”政策,涉及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认识不到位,落实不到位,都必然影响政策的持续推进和良性推进。

为什么要实施“双减”政策?我们从《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提取几个关键词就可以看出,国家实施“双减”政策,着手点在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在于“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着力点在于教育纠偏,在于“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在于“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而着眼点则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于立德树人。

“‘双减’,从表面来看,似乎是让部分家庭的孩子失去了赢在起跑线的机会,实际上是解决了大多数家庭孩子能否享受社会主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解决的是公平的问题。‘双减’政策落地,家庭的教育重心不再是课外辅导边际量上的争夺,而是回到教育公平的初心,实现公立教育的普惠性,将更优秀的教育资源聚拢到质量提升一线,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而非为资本低头,这是‘民生’大事。”这是一位家长关于“双减”的看法。很显然,他的这一观点,对政策的解读是有高度的,是比较到位的。

但是,现实仍然是严峻的,不光家长,一些教师的思想上也暂时转不过弯来。要从根本上解决家长的认知问题和“焦虑情绪”,一方面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则必须依赖于学校开创性的良性策略让家长看到子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美好现实。因此,“双减”落地,不可以盲目而为;要加大宣传力度,明确认识,统一认识,提高认识,方可有所为。

2 .要直面困惑,不要回避矛盾

必要的巩固练习要做,必须的复习检查要做,不布置书面作业,什么时间去完成?教导处月查必查的作业,门类多、量大,什么时间完成?练习册(卷)的内容与教材脱节,严重超标,有的甚至无法完成,该怎么办?老师如何才不至于成为教辅资料的“奴隶”?年轻教师缺乏经验,可不可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一起来设计作业?一二年级不考试,我们怎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双减”来得太快,动作太猛,老师的认识怎么才跟得上?规定小学考试难度系数为0 .95,这不还是看重分数吗?

这些都是“双减”背景下一些教师的顾虑和困惑,当然还远不止这些。解答老师们的困惑,解决“双减”中出现的新问题,是摆在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紧迫课题。

“双减”政策出台快、落地快,执行力度大,教师产生困惑在所难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确实需要时间去探索、总结,继而出台对策。因此,学校不能回避问题,也不允许回避,必须直视问题,分门别类研究问题。比如,哪些问题是教师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是教研组可以解决的,哪些需要学校层面拿出对策,哪些需要上级部门作政策性解读,学校要逐一梳理,逐一解决,这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做法。

总之,“双减”政策要真正落地生根,学校就要答疑解惑,做好舆论引导和情绪疏导;“双减”政策要真正惠及亿万学子和千家万户,学校就要以积极的姿态主动作为。

3 .要积极探索,不要坐享其成

“双减”文件落地已超过4个月,14个中央部门联合行动,各地紧急出击,系统治理。各个学校紧锣密鼓,有序推进,基本做到了“四个到位”,即方案到位、班子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但是在对多所学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校上报的总结材料和亮点宣传材料中,都将工作重心聚焦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严格实施作业管理,严格要求教师不越“红线”;二是在考试管理方面严格规范考试内容,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三是在课后服务领域大做文章,拓宽课后服务范围,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四是做好学困生跟踪档案,做细培优补差方案,做实学困生转化工作。我们说,学校的这些策略是对路的,措施也是到位的,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这些都属于治标的范畴。针对减负之后如何提质增效,学校拓展的渠道有限,创新的举措不多,下的功夫尚缺乏力度,缺乏广度,更缺乏深度。

落实“双减”,不光要减作业量,还要增效。作业管理方面需要而且必须拓展渠道,比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设计需要优化,作业层次可以分级,作业形式需要创新。

落实“双减”,不光要“减量增效”,还要提质。教师培训方面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不能因循守旧走老路;落实“家校共育”,建设“家校共同体”,不能只喊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

落实“双减”,要减量,要增效,要提质,既不能等着学文件,也不能等着执行文件,更不能寄希望于别的学校成功做法出来后坐享其成,必须主动作为。教师要想家长之所想,积极探索,主动寻找答案;学校则要急教师之所急,急家长之所急,急社会之所急,及国家之所急,主动出击,开拓创新,早出成果,快出成果,以学生快乐的学习状态、健康的身心状态和阳光的生活状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作者系蓬溪县下河小学教师、蓬溪县人民政府督学)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