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教育点亮孩子灿烂人生

■赵茂森 喻树根

《教育导报》
2021年第117期(总第3645期) 导报三版

■赵茂森 喻树根

“双减”之下,劳动教育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探索“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新路径,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自然教育、环保教育等有机融合。让劳动教育的理想和目标融于孩子的生命意识里、渗透于日常教学中,进一步实现“让每个学生都灿烂”。

一、“四维”融合,奠定劳动教育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围绕“四最”要求,我们开展了“劳动最光荣”教育宣传月活动。

以劳树德。开展“劳动最光荣——致敬劳模先锋”主题活动,举行全市“劳模大讲堂”“工匠进校园”活动,深入挖掘抗疫期间涌现出来的逆行英雄,以及在各行各业中突出贡献的平凡劳动者。开展主题班会、讲座,邀请家长、劳模等开展分享会,深入剖析新时代劳动精神内涵,传递“劳动光荣、奉献最美”的理念。

以劳增智。开展“劳动最崇高——唱响劳动赞歌”主题活动。利用校内校外资源组织集体劳动实践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方式组织学生展示分享家务劳动的心得感悟。组织学生开展听、讲、唱、辩等活动,开展劳动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征文大赛等,激发学习先进模范、奉献社会的体会和感想,鼓励学生争当劳动教育宣传员。

以劳育美。开展“劳动最美丽——巧手创造美好”主题活动。借助“家长学校”等平台,邀请有劳动特长或劳动技能娴熟的家长担任劳动教育辅导员,突出“一班一特色”“一生一创新”。开展如陶艺制作、插画等家居美化活动,让学生从劳动中去感悟美、发现美,真正体会劳动创造美。

以劳健体。开展“劳动最伟大——争当劳动能手”评选。推选了一批劳动小能手,激励同学们爱劳动、会劳动。坚持在劳动中磨炼品性,在劳动中增进和家人的感情;开展以“智慧型劳动,创新性发明”为主题的创造性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感知劳动艰辛、传递劳动精神和观念,发挥学生能动性,引导学生创新性劳动。

二、“三个”关键,夯实劳动教育成效

关键一:必修课。根据教育目标和学分要求,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落实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周五下午开展校内集体劳动,每月两次校外劳动实践,将每年的5月、10月设立为“劳动教育实践月”,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体验种植、收获的过程。并在全校开展“五个一”劳动实践,即开展“做一次饭,刷一次碗,洗一次衣服,叠一次被子,做一次公益”活动。

关键二:学科融合。坚持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在兴文小学,各门学科都有劳动元素,处处渗透学科整合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语文等课程中侧重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数学课程中侧重职业认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在科学课程中侧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三:实践指导。将劳动教育课程与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社区志愿服务等相融合。近年来,兴文小学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到工厂参观,到种植园、养殖场劳动,实现书本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建立由专职教师、经验家长、校外特聘专家组成的劳教人才队伍,指导课外劳动实践。

三、三大路径,落实劳动教育理念

(一)以学校劳动为基础,以劳树荣。

一是把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卫生和校园美化相结合,明确班级和个人的职责。为将劳动教育常抓不懈,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始终坚持让学生负责教室、教学楼和宿舍的卫生清洁,做到一日三清,轮流值日,坚持小组承包制、个人责任制等。开展“清洁包干区评比”“文明班级”等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劳动服务。通过值周领导检查、年级交叉检查、学生互查等方式,将成绩纳入各班期末量化综合评定。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是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同时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二是以校园资源为本,搭建学生劳动平台。近年来,学校对校园空地进行调查丈量并有效地整合,组织师生开垦利用,有的种起了蔬菜,有的种起了花生,有的栽种了花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美化了学校,为学校办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二)以家庭教育为要,以劳赋能。

梳理出低中高各年级的每日劳动清单。坚持每日劳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劳动不少于3个小时。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并进行“劳动技能大赛”,选出“班级劳动小能手”。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家务劳动中。家长不但是家务劳动导师,还是家务劳动督导员、质量检查员,要对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态度、质量、时间、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学期末进行“劳动教育优秀家长”“最美劳动家庭”等评选,引导家长重视、参与了劳动教育,以此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家庭氛围。

(三)以社会实践劳动为辅,以劳促学。

为更好地拓展户外劳动场所,让广大学生有更好的劳动实践机会,广大农村学校可结合特有的地理优势和农业文化资源,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劳动教育“居有定所”。以我校为例,九寨村租赁土地8亩,作为农耕课程实践基地,通过把土地整理划块,让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与辖区七彩农业合作社合作,定期到农场参观,学习劳动技能。将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积极与社区街道、敬老院联系,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拓宽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巴中市巴州区兴文小学)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