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看见他们

《教育导报》
2021年第120期(总第3648期) 导报四版

过去一年,很多“教育人”出现在社交媒体的热搜榜上,“接地气”如因跳霹雳舞而走红的犍为县教育局局长段礼富,风趣如用一段退休感言刷屏四川人朋友圈的眉山市苏祠中学退休教师庄学平,机智如突遇泥石流带领学生“教科书式”避险的盐源县棉垭镇小学教师何晓明,感人如遭遇车祸后将遗体捐献给母校成为“无言老师”的成都医学院学生刘雨檀……

教育人的频繁“出圈”,一方面显示了社会对教育的极高关注度;另一方面也向大众展现了教育人的多面风采。新时代的教育人,敬业和专业并行,才艺与幽默俱全,他们值得被更多人看见。2021年匆忙地走到尾声,再次回顾这些特别的教育人,看见他们,记住他们,成为他们。

5个教育世家

优良教风就是传世家风

9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100个教育世家名单,四川省教育系统有5个家庭上榜。分别是: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李妍娇家庭,四川省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张石山家庭,四川大学赵振铎家庭,凉山州西昌市第一小学黄文才家庭,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谭娟家庭。

犍为县教育局局长段礼富

用开放和灵活的姿态拥抱教育

4月10日,乐山市犍为县教育局局长段礼富在“犍为县办好家门口学校系列活动”第四场接近尾声时,伴随动感音乐,现场即兴表演“霹雳舞”,舞姿娴熟,将气氛推向高潮,也将自己送上了“热搜”。

从一线教育者到教育管理者,段礼富对教育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人应该寻找多样的育人方式,跳舞就是活泼轻松的一种。

乡村夫妻教师

手牵手  肩并肩

在乡村学校,夫妻教师是一种普遍现象。客观上,之前乡村或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青年教师择偶范围狭窄;主观上,教师们的知识水平相当,兴趣爱好接近。由此,“夫妻档”教师成为了乡村学校自发形成的更为稳定的教师队伍生态。

长久以来,这些夫妻教师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在教学上携手并进,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他们就像并肩而立的树一样,在乡村扎下根,守护一批批乡村孩子汲取知识、健康成长,撑起了乡村教育的一方天空。

宜宾市叙州区育才中学校长、2019级23班班主任任劲松

23班,一个起点

23班十分特殊:学生特别,最初全由后进生组成;老师特殊,班主任是校长,科任老师里有学校党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市级骨干教师,堪称豪华;课程也与众不同,由学校在同级班级基础上重新架构。

23班又名“起点班”,被任劲松视为自己的一项教育实验。“到底是这群孩子没救了,还是我们的教育做得不够?”23班开班两年多来,任劲松几乎和学生“同吃同住”,原本基础知识薄弱、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有了明显转变,他们在23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3班的变化,让其他班级老师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还可以付出更多?”

西南科技大学辅导员辛婷

和学生分担风雨、共享阳光

西南科技大学辛婷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是四川省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辅导员。

从事辅导员十几年了,辛婷从学生口中的“辛姐”变成“辛妈”,改变的是称呼,不变的是敬爱。

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丁小慧

玫瑰开出的“香”村振兴路

当同龄人选择留在城市时,丁小慧回到了农村。2015年,丁小慧开始与玫瑰结缘,随后成立了“四川省花能解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设“南江县玖零后绽放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多年奋斗,丁小慧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踏上了一条“‘香’村振兴”的路。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颖

奋斗有我 传承有我

张颖,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实训指导教师。因为技能学得好,张颖从职校走出去读了本科。工作后他又因为技能优秀,被学校引进成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潜心研究技术,尽心尽责地将自身所学一一传授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能以一技之长投身新时代建设。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支教老师毛娟

余晖仍暖 为凉山培育音乐的种子

凭着对音乐教育的热爱,退休8年后,毛娟又返聘回四川师范大学,2020年9月,她克服重重困难,带着扶贫扶智初心,来到西昌民族幼专开始了对口支教工作。

作为一名老党员,毛娟知道,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发展”的音乐人才,让音乐之花在大凉山盛开,正是对入党誓言“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的践行。

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保安队长何金忠

用心,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始

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何金忠开始悄悄地记下学生的姓名。年过五旬的他能够熟练称呼近500名学生、记住全校103名教师,并且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把学生记在心头的何金忠,师生们也记住了他。因为一手好字,他被学生热情“追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金忠就是明证。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