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内”“外”发力 让童年五彩缤纷

■本报记者 梁童童 倪秀 文/图

《教育导报》
2021年第120期(总第3648期) 导报一版

12月15日,广汉市连山一小的学生正开展体育活动。

“实战姿势准备!1、2!”拿剑的手臂向前提起,右脚向前伸出一步——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立马进入“战斗状态”。

这学期,德阳市第一小学的课后服务全面升级,开设击剑、轮滑、足球、素描、沙画、激光雕刻、无人机等30余项特色课程,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时光。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德阳市坚持“校内提质增效、校外治乱减负”,一“内”一“外”双向发力。许多像德阳市第一小学这样的基层学校,课堂质量、作业设计、课后服务全方位提档升级;校外培训生态重塑,机构数量、培训时间、收费价格均纳入严格监管,确保“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学生课后生活有了“2 .0”版

手提篮、平衡鸟、镂空灯罩、糖果盒、装饰树……一眼望去,德阳市一小的激光雕刻工坊里全是孩子们的得意之作。五年级8班的邓琳含绮是这里的“老师傅”了。先自己在电脑上设计图样,再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雕刻机将其变成实物——激光雕刻成为了她每周“最期待的课”。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德阳市一小把提供高品质课后服务作为推进“双减”的有力抓手,一方面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所长积极开发课程,同时引进经旌阳区教育局审核的13个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形成涵盖体育、艺术、传统文化、科技4大类别的30余项特色课程。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有了全新的“2 .0”版本。

“同一主题领域的课程,我们更加强调跨学段的整合优化,注意利用课程间的内在联系组建发展课程群,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广、更深。”德阳市一小副校长石艾介绍,这次提档升级更加突出了“以生为本”。

如果说德阳市一小代表城区学校的做法,那农村学校又如何因地制宜开展课后服务?位于乡村的孝泉民族小学,就结合当地的文化为孩子们打造了风采独特的课后时光。

近年来,旌阳区大力推行“戏曲进校园”活动。孝泉民族小学将戏曲课作为课后服务的课程之一,与孝泉当地的孝文化结合,精心打磨出由学生亲身演绎《孝乡戏园》《梨园新秀》《新编安安送米》等节目,还曾到韩国参加第十七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展演。

除了戏曲,孝泉民族小学还利用孝泉当地独有的宝塔、砖瓦、植物等风物作为素材,引导孩子们开展陶艺、绘画、手工等创作。在校长杨宏看来,孝泉民小作为孝泉镇的“文化高地”,有责任把这里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记者从德阳市教育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28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9 .38%。通过推行“基本托管服务+素质教育托管服务”模式,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研磨”课堂,激发学习内驱力

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少不了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作支撑。对德阳市的许多学校来说,“双减”是一次能量满满的“课改”助力。

中江县兴隆中学推行的“濂溪”现代课堂,以“三五”的操作模式、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为例,学生在上课前利用导学单自学字词等;课堂上,小组内合作解决重点句段的翻译、表现手法等,之后再进行组间的展示和汇报。”兴隆中学语文教师白翼腾说,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德阳市第五中学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作业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组成专家组,对初中各学段学习内容提出作业设计建议,并审核评估教师作业布置的质量。经过教师个人设计、备课组集体修订、专家组评审之后,教师还需根据本班学生学情,进行分层布置。经过4个环节,作业才最终跟学生“见面”。

“作业设计是校内提质的重要一环。”德阳五中校长徐永杰说,“精研精管、分层布置,能保证每一份作业的有效性,让‘双减’在教学一线真正落实。”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德阳市积极推进现代课堂教育改革,全流程改进教法、学法、教研、监测等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出台学校作业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审批、公示、登记、通报四项制度,控制作业时间,提升作业质量。同时,德阳市积极发挥成德教育同城化优势,建立结对发展学校85对,组建教育联盟8个;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交流轮岗教师953人,促进优秀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抓牢抓实校外培训治理

重塑教育的良好生态,除了强化好学校教育这块主阵地之外,校外培训治理须抓牢、抓实。

中江县是德阳市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较多。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最“硬”的一块,是培训机构的风险防控,退费难、“卷钱跑路”、规模裁员等风险。

面对这些困难,中江县统筹、风控双管齐下。建立培训机构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部门协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预期风险研判,建立重大风险机构台账,制定“一校一策”应对方案和化解办法;建立举报信访实时督办机制,妥善处置涉校外培训问题。

此外,中江县还大力加强“双减”政策宣传,营造尊重教育规律、理性看待培训作用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硬”政策的“软”落地创造条件。

德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谭立薇介绍,该市2018年就启动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双减”后,又进一步加大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力度。

德阳一方面严格审批准入,全面执行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机构“零”审批;另一方面,严格监督管理,建立培训材料、培训时间、黑白名单管理等12项监管政策。同时,加快推进“营转非”工作,大幅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无证无照机构、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专项整治,查处违规违法机构76家。

在资金监管方面,德阳市下好“先手棋”,加强风险防控和处置。2020年起,按机构年收入10%且不低于10万元标准,留存机构风险保障金。谭立薇介绍,目前,旌阳区和罗江区已启动机构预收费“全资金+全流程”监管模式,形成经验后将在全市推广。

截至目前,德阳市321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已转型、注销289家,压减率达90 .03%。教育部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满意度调查显示:全市97 .23%的学生和97 .47%的家长,对“双减”工作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