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定前行 拥抱未来

■ 本报编辑部

《教育导报》
2022年第2期(总第3650期) 导报一版

斗回北,岁起东,一元复始万象新。挥手告别2021,我们已迈入崭新的2022。在这里,诚挚向您道一声:新年快乐!

过去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

过去一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精准防控抓疫情、戴着口罩抓发展”是我们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的生动写照,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稳步开局。

过去一年,四川教育系统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我们教育投入实现连续12年正增长,“两个只增不减”目标全面实现;我们坚决落实“双规范双减”,教育减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扎实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对标竞进,争创一流”、疫情防控、两项改革及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等工作,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面貌。

        2021年,一部《觉醒年代》火爆全网,引发无数网友的集体共鸣、纷纷留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

翻阅百年党史,从嘉兴南湖承载着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劈波斩浪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奏响了一首激昂澎湃的胜利凯歌、谱写了一部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接续奋斗刻不容缓!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年轻人的铮铮誓言格外嘹亮。但“躺平”“躺赢”的“违和”之音,也折射出不少青年人内心深处的状态: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的安于现状,面对时代变化的焦虑不安,面对艰难险阻的恐惧怯懦……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个人的奋斗不仅关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关乎个人的福祉与发展。只有接受困难的淬炼,在激烈的竞争中拼搏,才能赢得出彩人生。

榜样就在身边。让我们铭记2021年四川教育的这些面孔——

乐山市犍为县教育局局长段礼富为学生跳霹雳舞火遍全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完成了有爱、有温度的教育;

眉山市苏祠中学教师庄学平凭着一段“有情怀与格局的退休感言”走红网络,幽默的言语背后,是她“满格”的职业素养和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

62岁退休教师程一凡,勇救落水父子刷屏教育圈,他说“师者父母心,要行为世范、做表率”;

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保安何金忠,把每一个进出校园的学生看在眼里、装进心中,能一口叫出全校600多名师生的名字……

这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代。“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咐振聋发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这些命题亟待回答:教育如何从关注知识,转变到更加关注“人”的基本价值?如何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人”的精气神?

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希望,就是不再“拼学区房”、不再“拼爹妈”,让教育焦虑少一些,让教育生态好一些。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人的一生,并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马拉松,实现美好人生靠的不是“抢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唯有让孩子在“知行合一”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健康的心态,淬炼像天空一样的眼界、大海一样的胸怀,才能应对接踵而至的变化和挑战。

每一名学生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只有摒弃功利与浮躁,心怀“国之大者”,才能培养出有力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武侯祠楹联警句今尚在,“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只有知历史、辨大势、明大局,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找准新时代的新坐标、新方位,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站在“第二个一百年”的起跑线上,让我们与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同向,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程,把握机遇,不断超越,实现自我,奔向光明灿烂的明天!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