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打造现代化旌阳教育

■本报记者 倪秀 梁童童

《教育导报》
2022年第3期(总第3651期) 导报二版

编者按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站在“第二个一百年”的起跑线上,教育系统如何以实际行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今起,本报推出“奋进‘十四五’·局长访谈”栏目,对话市州、县(市、区)教育局局长,谈思路、谈举措。

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打造现代化旌阳教育

——访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局局长郭静

2021年9月,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德阳市旌阳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旌阳区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优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切实增强,教育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四有”教师队伍基本建成,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旌阳教育品牌初具雏形。具体而言,在“十四五”期间,旌阳区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打造现代化旌阳教育?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旌阳区教育局局长郭静。

教育导报:《规划》是旌阳区政府未来五年履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确定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具体到教育部门,请问“十四五”期间将如何落实相关任务,助推旌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郭静:“五年规划说方向”,对教育部门而言,就是要把规划落地落实,让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未来五年,旌阳区将主要从布局优化调整、强化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等方面多点发力,助推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我重点谈谈优化资源配置,旌阳区为德阳市主城区,承担着主城区的招生、入学工作。做好学位供给分析,优化学校布局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着力解决“择校热”问题。

在天府旌城、天府数谷等城市未来重点发展区域,我们提前规划,优化学校布局,走到经济和城市发展前面。2021年,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区教育局制订《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学校布局由“行政区”向“经济区”转变、教师配置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管理体制由“管学校”向“管学区”转变,构建旌阳基础教育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

教育导报:在《规划》中我们看到,“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排在了“十四五”重点任务的首位,请问在“十四五”期间,旌阳教育如何推进五育融合?

郭静:其实,我们所有的布局调整,资源配置和教育教学改革等,都是为了“五育并举”而谋篇布局。在《规划》中,我们提出以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动为本。

没有强有力的队伍是办不好教育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也无从谈起。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推行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看重校长的教育情怀和思想品格,一方面提出“好校长”培养计划,结合时代需求,朝着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方向打造校长队伍。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通过区管校用,变“学校人”为“系统人”,通过“人才池”的流动,打通校际壁垒,激发中小学人才活力。

教育导报:我们注意到,旌阳区在《规划》中特别提出要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具体而言有哪些举措?

郭静:教育不是一个小环境,它的发展一定是契合群众的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我看来,教育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主动改革求变,不断推进教育生态结构重整。我们提出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一方面是服务和融入大环境,一方面是提升系统内的自我净化,这也是我们提出要提升教育治理水平的初衷。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深化“区管校用”改革,理顺相关部门职能职责,避免教育“管理多头”、教师“多头管理”;推进“两自一包”改革,加快落实和扩大幼儿园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探索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