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霸凌 保护“少年的你”

■记者 周睿

《教育导报》
2022年第4期(总第3652期) 导报三版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屡屡闯进大家的视野,严重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每3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曾遭受过同学的欺凌。这样的数据令人心疼,也引发全社会的思考。

什么是校园霸凌?遭遇校园暴力怎么办?如何防止校园霸凌事件?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联合四川广播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通过品牌栏目《金熊猫说教育》,策划了访谈主题“校园霸凌何时休”,《教育导报·家教周刊》特约专家、国家心理咨询师胡东海,新闻评论员侯珊珊受邀做客演播间,深入探讨校园霸凌的相关话题。

校园霸凌时有发生

心理创伤影响深远

校园霸凌,是指一个或多个学生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对受害者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受害者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2019—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现代化课题组在我国山东、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川六省(区)进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校园霸凌发生率为32 .4%。

胡东海表示,校园霸凌有很多种情形,可分为关系欺凌、言语欺凌、身体欺凌、网络欺凌等形式。例如使用暴力、排挤与孤立、恶意造谣、起外号等,这些方式都会给受害的孩子带来精神伤害。

校园霸凌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会给孩子带来恐惧感;其次,遭受霸凌的孩子容易自卑;更为严重的是,被群体孤立的孩子甚至会患上抑郁症。”胡东海表示,校园霸凌产生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遭受霸凌的孩子有可能整个学生生涯乃至后来的人生,都难以去掉校园霸凌、暴力的阴影。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被霸凌者走出校园不是痛苦的终点。成年之后,被霸凌者在抑郁面前更加脆弱,自尊心也相对低。在新的环境里,霸凌和孤立往往又会找上他们,36%的被霸凌者在新的学校和单位里,会噩梦重现。

前不久,25岁的鹿道森溺水身亡并留下了一封遗书,从网上曝光的遗书内容不难看出,鹿道森曾是一名山区留守儿童,他在上学时就遭受过多次校园霸凌,他坦言,因为自己的性格安静乖巧,所以就被同学们起外号,甚至还曾被要求下跪。

然而,即使在鹿道森长大之后,命运对他的折磨也并没有终止,在追梦的路上,他屡次碰壁,最终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念,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如浓雾弥漫开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提起,再次伤害。”他在遗书中这样写道。

侯珊珊表示:“人们容易看见的校园霸凌,多是具备故意伤害动机、重复上演、形式激烈的校园暴力事件。但是,鹿道森笔下的校园霸凌,却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存在、发生着,更接近‘冷暴力’这种隐形暴力行为。”这种霸凌形式并不那么明显,因此常常被老师和家长所忽视。

遭遇校园霸凌

多数受害者选择沉默

很多影片中也反映了校园霸凌事件,比如,曾提名第93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的电影《少年的你》。片中的施暴者魏莱表面是个乖乖女,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却压抑、冷酷的家庭。胡小蝶因为以她为首的校园霸凌而跳楼自杀,被陈念目睹真相,魏莱等人便追着陈念不放,孤立、揪打、用排球砸、甚至拍下侮辱性视频……这部电影将校园霸凌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上映后,也引发了一众网友关于校园霸凌的讨论,因为其中的霸凌现象并非虚构,而是社会痛点。2017年,因在校纠纷,彭州市隆丰中学2名女学生于放学回家路上被外校4名未成年人拦截,并被带到学校附近一巷子里殴打羞辱,短短半分钟时间,一女生被扇脸17次,这与片中陈念的遭遇何其相似。

校园霸凌中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往往有其自身特征。胡东海表示,施暴者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对权利的欲望较强,有着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长期被家长漠视或打骂。而性格内向、自卑,有身体缺陷或身份异样,人际关系不太好的孩子更容易遭遇校园霸凌。

很多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都会选择沉默,导致施暴者愈演愈烈。有调查数据显示,遭受欺凌后选择“藏在心里”的学生经常遭受欺凌的概率为45 .2%,而选择“跟父母说”的仅占11 .7%,选择“跟老师说”的仅占14 .3%。

胡东海认为,如果孩子在之前与父母的沟通过程中,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内心恐惧、羞耻,害怕继续遭受责罚,后面即便遭受了校园暴力也会选择不告知父母和老师。

这就需要家长多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从心里认可和理解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成为了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一定要第一时间找到老师了解情况,并做好评估工作,持续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底气。

防止校园霸凌

需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在《和陌生人说话》的一期节目《狱外来信》中,提到了一个叫陈泗翰的男生。一场校园霸凌,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在任何人看来,陈泗翰都是一个成绩很好、很乖的学生。2014年4月30日,当时距离中考只剩一个多月的时间。那天,陈泗翰在排队等着打饭,被身后的同学李锦明(化名)故意踩了一脚。陈泗翰气不过,两人当场打了起来,瘦弱的陈泗翰打不过李锦明和他的同伙,最后还是食堂阿姨制止了这场斗殴。

但李锦明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放学后他又带着十几个人把陈泗翰强行拉到附近小区边踢边打,陈泗翰防卫过当,用一把小刀当场刺死了李锦明。

陈泗翰最终判处有期徒刑8年,2021年4月8日,陈泗翰因为表现良好,提前出狱。

在未成年管教所里,他没有自暴自弃,参加征文比赛、唱歌比赛,还自学吉他、萨克斯,成立乐队,生活在抬头只能看到四四方方天空的环境中,他依旧向阳,保持良好的心态,最终通过努力,拿到了刑法专业的大专文凭。

“校园霸凌很可怕,但我们希望孩子们在遭遇校园霸凌时,不要沉默,不要冲动,这不是你的错,要勇敢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侯珊珊说。

我国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除此以外,胡东海补充道,学校应做好宣传工作,避免对学生进行单一评价,同时,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异常,和家长做好沟通,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例如匿名信箱、心理咨询室等,为学生配备专业心理老师。

孩子无知无畏,社会不能听之任之。校园霸凌问题,很可能会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阴影,作为家长,不仅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也要教育他们不要成为校园暴力的加害者。希望校园霸凌早日清零,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美好快乐的校园生活。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