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是劳动教育好时机

剑阁县金仙小学校副校长 张小军

《教育导报》
2022年第7期(总第3655期) 导报一版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1983年出生的魏某某,曾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被称为一代“神童”;2003年,他却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被中科院劝退,回家后重新开始学做家务,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劳动素养是孩子最基本的核心素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将劳动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决不能偏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家长过度解读孩子的“读书苦”,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让孩子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笔者认为,即将迎来的寒假,学校、家庭在给学生布置必要的学习、锻炼、活动作业之外,还要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劳动任务,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当然,这份职责主要靠家长来承担。

家务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不论贫富,家家皆宜。家长要有意识地邀请、指导和鼓励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让孩子在真切的劳动体验中习得劳动技巧、体验劳动喜悦、懂得爱惜劳动成果,以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劳动责任、传承劳动家风。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将浇花、饲养宠物、打扫卫生等任务包干给孩子;在春节前,带孩子打扫卫生、布置房间、写春联、挂灯笼、剪贴窗花、制作美食、置办年货;在来客人时,有意识地让客人知道哪些美丽生活是孩子的劳动成果,等等。

生产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必要部分。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活动区域和活动方式受到了一定限制。在具备条件、适应防疫规定的情况下,家长可联系教师或有意愿、有能力的社会力量一起组织和带孩子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培植劳动基因。如,学习年俗民俗,传承民间工艺手艺,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参加敬老助孤、扶贫助残,让孩子体验社会生态、感受社会责任;观察劳动坚守,记录感人瞬间,让孩子懂得劳动的崇高,激发家国情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劳动教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培养孩子的劳动素养。“双减”背景下,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在寒假这个特殊时期,如果正面活动不足,孩子就有沉迷网络游戏的较高风险。开展好包含劳动教育在内的系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这一风险,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

同时,已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第十六条第六款对此也提出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等相关要求。如果家长作为不力,不仅失职,还涉嫌违法。

寒假是家长、学生难得的共同假期,也是家庭教育的好时机。家长要强化育人责任,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落实劳动教育,让孩子过一个具有鲜明劳动特色、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