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队伍建设——
提升在线教育技能,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
相对于传统教室中面对面授课,在线教育有太多不同,时空分离是最大的痛。教室里,老师的一个眼神就可以管住走神的小朋友,可是在网络云端,教师鞭长莫及,望洋兴叹。如何进行在线课堂管理,如何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我认为,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一是加强互动,线上一样可以交流互动。课前,可以和学生聊聊天,指导上课要求,监测环境设备情况,做好上课的情绪引导、精神与心理准备,甚至可以做一个调查问卷的二维码,检测一下学情,做到心中有数。课中,可以通过连麦、评论区留言、随堂测等方式,以及语言上的引导与交流,与线上学生交流,心中一定要有学生。课后,还可以留一些拓展资料供学生练习。
二是增强设计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教师“眼神杀”,要让学生专注于学习,除了自律性特别好的孩子外,还真难。但是,举三个成功吸引学生专注学习的在线课堂案例——
一节语文在线课,老师和颜悦色,严谨认真,仔细进行复习总结。只是,老师说话风格很像唐僧。线上,学生的听课质量就不容乐观了,整堂课都在评论区聊天。只有少数自律性强的孩子在一直跟随学习。
一节数学在线课,老师娓娓道来,设计了让同学们思考并快速在评论区打出答案的要求。同学们的思路就这样被牢牢抓住。一开始有些乱发言的学生,到后面被回答问题的学生带到学习路上来了。在线教学,引导的方式很重要,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很关键。
一节英语在线课,知识系统比较复杂,语言知识杂而枯燥。老师以孩子们的兴趣和听课状态为出发点,精心设计。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与答题,还精心准备了英文歌曲,结合歌词的填写让孩子们学以致用,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很好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三个案例,第一节语文课,就还是传统教学思维,教师主讲,忽略了学生,更何况是在线学生;第二节数学,引导与带动很好,尊重学生思考力及表现力。有不少老师授课时很关注评论区发言情况,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效果很好。而那节英语课,讲授枯燥知识,却精心设计了英文歌词填写环节,抓住孩子的心,设计的效果明显。
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具有在线课堂设计意识,更好选择手段,抓得住远端学生的心。
三是教学内容要经典、精彩。这是长期淬炼的真功夫,与教师的学养、修炼有关。同样是一节在线语文课,教师讲授习作,他所引用的每一个案例,均来自经典,极具说服力。这体现了教师阅读的广度与思想的深度,这样的课堂,闪耀着理性的光辉,非常吸引人!有幸看过施一公的网课,非常“抓人”。他带领学生走进生命科学最前沿的研究,给出最有吸引力的挑战。我想,如果学科教师能够关注学科前沿研究,关注生活应用,关注学科魅力与趣味,学生一定会被深深吸引,而远远超越针对考试、做题的日常。
2
关于课堂教学——
融合应用在线教育资源,提升传统课堂效能
做教师,不但自己要深入钻研,提升课堂效益;更要善于借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信息素养好、有大资源意识的老师,会带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也让教学更省力、更高效,真正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减负提质。在线教育资源,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比如,微课使用,最有效和省力的应是任教多个班的学科老师,可以自己录制微课,也可以利用网络上微课资源,把教师讲的部分让学生看微课学习,而自己可以尝试做一位助教,去解决那些有问题学生的疑难,课堂个性而高效。
再比如,成都市的七中网校、石室祥云网校,还有四川云教,面向很多学校进行学科课堂直播,或者录播,边远薄弱地区老师如果能够使用好这种在线资源,会很好引领学生,而教师自己也可以做课堂助教。着重课前的辅导、课后的深化落实,这种方式教学下,发挥了双师教学不同功效,圆了很多学生的大学梦,让偏远地区孩子的人生得到改变。
再如,成都数字学校的免费公益直播资源,依托成都市教科院组织的专家团队,梳理各学科知识要点及核心素养,组织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数校的课程区别于学校全日制课程,重点在单元知识能力整合提升、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科素养、发展思维品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源于课内生发,重在课外拓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深化。如果学生能够一直跟随其课程学习,相当于享受到全市名师的教学,对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一定是有助益的。聪明的老师是善于将这种资源与自己传统教学融合起来统筹实施的。
有这种在线教育意识与实践的老师,一定也会带给学生一种素养——善于在互联网世界中学习,去寻找资源,学会自我学习,突破教室与教师的局限,从而走向自我发展的无限可能。
3
关于教师素养——
善用在线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互联网+”影响下,学校教育正由班级授课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转变。因此,教师必须更新理念,主动创新,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变革。而在线资源,不仅有面向学生的资源,也有大量面向教师的在线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成都市的“微师培”,是专门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的微培训,让每位老师看手机就能知道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怎么讲、怎么练,对于老师们课堂教学特别有指导价值,深受成都市教师喜爱。
这些年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四川省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获奖作品,多是各地的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优秀案例,老师们应主动到国家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上去多观摩、多学习体会,看课、评课、议课。
中国大学的慕课、网易公开课、 TED视频、哔哩哔哩等各种在线平台,有着非常精彩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们想学习,随时都可以学习提升——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教育的大好福利。
当然,还有疫情后应运而生的互联网教研,本地教研、联片教研、跨区域教研活动,更是整合各地的资源,以及各种大型会议、论坛的直播活动等,都是老师们打开视野,启迪思维的好活动、好资源,老师们要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学习,一定会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充实美好。
结语
疫情之下的直播课成了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练兵场,所有老师一起站在了直播教学的起跑线。虽然有不少狼狈难忘的情形,但很多人有了在线教学的体验与感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融合,使教育的形态、管理和模式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育变革向资源共享化、行为数据化、时空灵活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的在线网络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新时代的老师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者单位: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