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教育导报》
2022年第9期(总第3657期) 导报二版

注重融入研学实践。精心研制9条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精品线路、112个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指导高校深入挖掘了一批诸如“江姐纪念馆”“陈毅纪念园”等校史红色实践基地。指导开展研学实践共计1 .4万次,参与人数达250万人次。

注重融入文化活动。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2100余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评、“百年辉煌路、奋斗正当时”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等活动,热情讴歌党、感恩党。

突出人民至上,办好民生实事

学校“双减”政策落实得怎么样、工作推进中遇到哪些难题、如何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李建勤前往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成都市实验小学调研,并主持召开部分中小学“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座谈会,推动“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落地见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年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强化问需于“民”。通过信访走访、网络征集、现场调研等方式,找准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师生的操心事,共收集3000余条民生需求。

坚持服务于“民”。将民生需求分层分类整理,确定重大办实事项目10项,厅级党员领导干部领办具体实事17项,高校精品实事325项,牵头负责省级党员领导干部项目11项,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项目1个大项,4个具体事项。截至目前,重大实事项目、厅领导牵头办理实事等362项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

突出问效于“民”。通过暗访检查、实地督导等方式全力推动办实事项目落地落实。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和“公参民”学校治理,公布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双减”监督举报电话,开通免费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工程、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大数据平台等,以实际行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2021年,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着力补齐教育民生短板,切实办好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补助资金17亿元,累计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公办园260所,增加公办园学位4万个。投入义务教育专项补助资金30亿元,建设义务教育学校240所,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12万个,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

突出常态长效,巩固学习成果

持之以恒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强化大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道路认同。

持之以恒用好本地本校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四川的红色教育资源,同时,结合各校实际深入挖掘校训校史中的红色元素以及先进党史人物事迹,将其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持之以恒抓好制度机制建设,2021年,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陆续制发《关于高校与市(州)结对共建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关于成立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等制度文件,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将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再深化、再提升,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胜利作出教育新贡献、展现教育新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