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承担着诊断、评价和指导的重要作用。在“双减”背景下,四川省教育厅和成都市先后出台文件,要求学校加强作业设计与管理,做到少考精练,提高作业质量。
新的形势和要求,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挑战。如何在传统型作业中革新,注重基础的同时配套新的激励评价方式,让学生学得有质量?日前,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举行了新学期作业设计微论坛,分享学科教师在“双减”背景下的探索。
巧用时间管理和整合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问题意识
“双减”实施后,学生作业量减少,同时实践性活动增多,老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改革作业设计,转变教学方式。
四年级数学教师周雪敏介绍了该年级学科组的经验,即巧用时间管理和做好量的管理。巧用两个“三分钟”,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堂大比拼”,可减少家庭作业量,也能调动学生注意力;用好下课前三分钟,解决难点,不把问题留到课后。同时,也利用延时服务阶段,为个别有需要的孩子一对一辅导,批改全班作业。
作业量的管理则是年级统一删减一些重复性、机械性的题目,开展每月一日“无作业日”,目的是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空间、时间,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和英语学科则通过整合单元,达到减少学习的碎片化这一目的,让教学重心更突出,减负增效。
以语文四年级上册二单元为例。在本册阅读策略单元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注重让学生尝试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是示范提问,《蝴蝶的家》则让学生独立提问。从提问到最后的总结梳理,整个单元的编排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互为有机的整体。在“帮扶式”教学下,学生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能从尝试提问达到善于提问的目标。
英语教师对学科单元的大观念加以提炼,并将作业设计情景化,与生活发生联系。比如,四年级上册有一个单元主题是寻求帮助,作业设计就不再是简单的单词抄写,而是融入“爱成都·迎大运”这一主题,设计了“购物”“设计大运志愿者 T恤”“迷路”三个小情境,以情境化教学自然串起几节课的内容。
分层分类设计作业
增加作业的梯度和趣味性
在数学教师何萍看来,虽然作业在“进化”,但并不是颠覆传统作业。基础的、运算的、需要识记的内容,依然具有它的使用价值。这提示老师,落实课本上的基础常规作业,不容忽视,并且尽可能地关注到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
英语教师李凌霄同样认为,表面看,融合大运会元素的作业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很好玩,但这样的作业,依然要以听说读写基本功为“里子”。
因此,数学组在备课时就将作业分类为常规作业和校本作业。常规作业即基础作业,是每个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训练,校本作业分为巩固型作业和拓展探究型。
校本作业的设计,年级团队共同参与,每周集体备课,对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年级组做到巩固型作业量少质高、精简类型、绝不重复,将拓展研究类作业分为三大板块:视频微讲堂、慢游数学世界、体验生活之旅。
此外,在题型上,从三年级开始就针对《精练》实施了 A、 B套餐作业,实现分层分类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数学组还和其他学科一起设计融合作业,比如,与体育融合,在暑假推出“跳绳中的数学”这一实践作业,让学生收集一周内自己每天1分钟跳绳的最高纪录,并制作统计图。语文组也相应地根据梯度设计分类分层作业。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和激励方式
让学生参与感、获得感更强
新的作业设计和管理,类型多了,让不少老师困惑的是如何评价。
数学组在严格落实作业批改流程后,设置了过关小助手进行协助,同时将作业批改分成基础部分、拓展部分以及书写部分,激发学生自我对照与相互欣赏。在前期作业设计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积分抽奖则是激励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和实现自我管理的新探索。
在课后自主阅读环节,语文组推出阅读银行储蓄计划,模拟实际生活场景,将银行开户、领取存折的系列流程加进来,孩子们兴趣盎然。学生完成相关阅读,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存折积分。随着积分的增加,到了相应的额度,孩子们不仅能获取抽奖开盲盒的机会,还能获取读书头衔的进阶。
语文教师周子义介绍,二年级之前46 .45%的孩子每周阅读1-2次,8 .3%的孩子不读书。现在,91 .61%的孩子一直坚持读书储值活动,每天阅读的孩子达到47 .1%,每周阅读3-4次的孩子占41 .29%。不读书的孩子几乎没有了。
同时,老师的评价与评语方式也更丰富。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对错评判,必要时老师会写几句评语,欣赏和鼓励孩子;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学生练习写日记,以漫画来评价(漫画人物原型来自学生日记),漫画越画越多,孩子们的日记也越写越厚、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