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是学生书写启蒙的重要时期,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汉字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进行事无巨细的分析、讲解,并让孩子反复练习后,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针对“低质机械的书写操练”和“过度关注细节忽略整体”的现象,笔者探索并实践了“写字教学三部曲”:观察—描临—品析,对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一看二想三动笔,养成书写好习惯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一课教学片断为例。
教师出示“云”字课件,提问:“哪位能干的小朋友能给‘云’找朋友?”学生争先恐后组词“云朵、白云、云彩”。老师继续提问:“能不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云’字?”学生知道前两横的读法,但不知道“撇折”的念法。于是,教师马上引入:“这也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笔画,它叫‘撇折’。”
课件演示撇折的书写笔顺后,教师带领学生空中书写“云”的笔顺:一横,二横,三撇折,四点,四笔写成云。教师继续提问:“哪一笔很重要,你想提醒大家?”学生回答:“第二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微微上斜。”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云”:上横短,下横长,撇折从下横的中点起笔。
在此案例中,教师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教写“云”字时,首先通过书空帮助学生掌握笔顺,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应注意什么,加深正确的印象,再督促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最后通过自主比对和同学评议,引导揣摩间架结构,努力写对、写美。
《书谱》有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对于写字这件事而言,观察就是写字前的准备。从汉字的特点来看,每个汉字都像一幅画,讲究构图,也就是字的整体架构。观察时从字的“整体”出发,揣摩越仔细,要写的字在头脑中的印象就越清晰,当“眼”中的字变成“心”中的字,书写起来自然正确、顺当。教师课前充分预设,课中先指导再描临,学生大多能循着正确的程序书写,使用橡皮的情况也较少。写完后,引导学生自主对照观察,发现问题,再邀请同学从笔画、结构、形态等方面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听取消化后再投入新一轮的写字练习。在写字过程中,学生逐渐培养起“看”、“想”、“练”的思维能力和相互欣赏品评的审美能力,激发起浓厚的写字兴趣,培养起良好的书写能力和习惯。
二、归类安排,自主学写
“还有8分钟下课,我们还可以做不少事。”在一次下课前,我请学生看屏幕上三个字:力、努、伤,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三个字都有“力”。我乘机追问:“我们要努力,‘力’字你们能自己写对吗?”
在学生写的同时,我在教室里巡视指导,继续说:“对照课文,比一比,哪个‘力’字写得好看?说说理由。”有学生说:“力的横折钩的折要斜一点,撇要写得舒展一些。”我说:“再来看‘努’字,力只占下半部,咱们要想想办法把它压缩一下,只占田字格的一半。”学生练习描红并临摹……之后,再请学生临摹课本上的“伤”字,并体会这个字的结构怎么相互配合的。
由这个课例可见,教师不是生硬地将写字教学安排在课堂最后,而是巧妙地与课文教学有机结合,将“力、努、伤”三个汉字打包教学。虽然三个字都含有相同部件“力”,但结构不同,“力”的位置、高矮、胖瘦也各不相同,学生在8分钟内借助“观察——描临——品析”的方法相对自主地学写,不但写对了笔画笔顺,而且记住了字形,又都写得比较好看,教学效率较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在电脑普及,汉字书写渐渐淡出日常生活的今天,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描临——品析”三步法一笔一画写好字不仅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