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家乡 青春绽放

——西南医科大学学生寒假返乡社会实践小记

■杨娜

《教育导报》
2022年第20期(总第3668期) 导报二版

寒假已悄然结束,对于西南医科大学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刚过完一个富有意义、磨炼自我的假期。寒假期间,西南医科大学团委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了“青春兴乡,筑梦返航”2022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反哺家乡,积极开展专业实践、社区服务、政务锻炼、志愿服务、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内容多样、形式多彩的实践活动,“返家乡”学子把智慧和汗水洒在家乡大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专业实践练本领,知行合一强能力。学子们回到家乡,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专业所长,深入一线,在医院、学校、政务机关等一线参与医疗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

2019级护理专业学生仲吉萍在家乡卫生院见习半个月后,对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许多人觉得护士就是执行医生的医嘱,但其实并非如此,如何做好护理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学问,而我通过护理见习,也体会了做护士的酸甜苦辣。”2020级中医学专业学生李发明回到家乡绵竹在政务中心、中医医院、政府办公室等进行了轮岗实践。“当我了解到驻村干部的工作后,心中肃然起敬,我要学习他们扎根基层、在脱贫攻坚路上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精神。”李发明说。

文明新风进社区,志愿服务暖人心。许多学子选择在家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在社区、春运站点……随处可见“小红帽”的身影,他们穿梭在家乡的大街小巷,为严寒的冬日送上一股股暖流。

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2021级学生程茗呤子进社区慰问独居老人、开展国家帮扶政策宣传等;2020级口腔医学院学生廖思琪协同社区组织了庆元宵活动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了自己新的理解。护理学院李倩等同学回到家乡帮返乡人员搬运行李、购置车票、宣传疫情防控等有关知识。

“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有教师、有护士……我们在不同的区县,巡护着不同的河流,向着同样的目标。”基础医学院2020级的学生孔欣雨与37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共同参与家乡水环境保护建设,用行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疫情当前勇担当,责任在肩践使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作为医学院校学子,他们返乡后积极参与社区、乡镇、村庄的疫情防控工作,防疫知识宣传、物资发放、协助核酸检查、摸排重点人员……学子们与基层工作人员并肩奋战在防控一线。

“身处疫情防控的前线,每天收集各村上报的疫情数据,通知相关医院给居家隔离人员采样,在平凡的日子里做不平凡的事情。”基础医学院的学生王袁可全力参与、编织防疫安全网。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吴帆在成都街道办参加疫情大数据排查工作,她在自己的实践日记里写道:“‘梦’在哪里?一个多月的逐梦经历告诉我,梦在基层——因为基层能看清楚社会最真实的状态,能够理解一项政策从上至下传达、实施到结束所遇见的困难与回响。”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