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们的自然童话

■米丽宏

《教育导报》
2022年第22期(总第3670期) 导报四版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作者:高春香 邵敏著/许明振李婧绘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ISBN:9787511026118

■米丽宏

烂漫童年,天真岁月,离不开故事和童话的启蒙。故事里,应该有五彩斑斓、鸟语花香,应该有日月星辰、泥土气味。在自然中探索,在节令里穿行,会令人打开一个感知世界的新视角。

绘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就是讲给孩子们的节气童话。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背后,是一个多情善感的诗性世界,是我们祖先体悟宇宙、亲近自然的曼妙智慧。

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与泥土接近的机会,跟大自然的关系正日益断裂。他们被禁锢在钢筋水泥房里,远离了春风秋月和草长莺飞。他们不知道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也不知道麦苗长什么样子,不知道一粒米变成餐桌上的米饭,要经过多少人的手、经历多少工序。而这套绘本,可以带他们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好,弥补远离乡村田野的缺憾。

这套绘本的作者是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妈妈,她说,这本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传达二十四节气原有的知识,而是让孩子们回归自然,听懂大自然的语言。书中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顺序,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个小村为例,讲述二十四节气这项古老发明的历史由来,以及它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这套书分《春》《夏》《秋》《冬》4卷,每卷6个节气。故事以小女孩牙牙在爷爷家的经历为主线,同时分八大板块讲述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活动等知识,并辐射到南北不同地区,设计了记录节气变化的观察互动内容。每个节气还为孩子甄选出适合读诵记忆的节气诗词和谚语。孩子们既可以跟随牙牙的脚步,去看看何时种豆子、何时收麦子、何时摘西瓜,又可以参照知识板块图文并茂地演示,动手尝试各种好玩的手工技艺、传统游戏,从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发掘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书中的牙牙,是作者高春香的女儿。她住在乡下爷爷奶奶家,每天都有很多好玩的事做,有很多神奇的秘密等着她去发现。她跟着爷爷奶奶在田野里观察农作物的生长,体验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渐渐听懂了大自然的语言。雨水“柳发芽”,惊蛰“动物醒”,春分“燕归来”,白露“燕南去”……还有,清明踏青、冬至吃饺子、大雪堆雪人、吃时令菜等习俗,都充满了诗意,像童话一样美丽。

秋天到来的时候,牙牙画了一张秋天计划表,来记录瓜果成熟的变化。她每天一起床就跑到葡萄架下,看青青的葡萄有没有长大一点;再跑到桃树下,看看桃子有没有变红;然后再跑去菜园里,看看向日葵有没有结籽。

立秋那天,牙牙奶奶在庭院里摆上一张桌子,采摘了好多新鲜成熟的瓜果,摆放在桌子上;奶奶还帮她摘了一朵大大的向日葵。她们点亮蜡烛,仰望星空,向天上的织女祈求智慧和手艺。

冬至呢,书中说,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节气,很多地方在冬至日有祭祖的习惯。它也是北半球一年里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书中设计了温度计的图画,可以用画笔在温度计上记录这天的气温。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可以比照书里的天象介绍,夜观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或者欣赏杜甫的古诗《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民谚,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鹿解;三候,水泉动。”其中,“麋鹿解”说的是每年冬至前后,麋鹿的角会自然脱落,要到第二年夏天才会长出新角。那么,古人如何确立二十四节气呢?“太阳黄经度数、地球太阳位置与节气的关系”有什么奥妙?孩子们在绘本的阅读中,会得到明晰的解答。节气确立的背后,有三种依据:寒暑温度变化、降水量不同和感应时节的物候劳作。如“立”表明的四季之始,“二分”的昼夜平分,“二至”的典型极致。“暑”与“寒”对应温度变幻的细腻感知,“雨、露、霜、雪”是对降水量及形态的微妙描述,更有“惊、清、满、芒”遵循物候而作的智慧。

我们需要做的是,陪着孩子,跟随书页轻轻掀起,去观察第一声雷在哪个节气响起,第一道彩虹在哪个节气出现,什么节气露水产生,什么节气雪花飘落……甚至,可以尝试制作一个圭表测量日影,了解一年中太阳、物体影子长短与节气的关系。

手捧绘本,你会觉得,不论大人还是儿童,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