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设计”焕发课堂生命力

■蒋玉国 谢东才

《教育导报》
2022年第26期(总第3674期) 导报三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增强教育质量——减负增质,这引发了人们对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思考,怎样的教学设计能优化教学方式,怎样的作业设计,能完成这个命题?融创设计通过融学科、融生活、融课堂内外、融技术,融通作业设计,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一、课堂诊断需要融创设计

在对课堂的深入调研与诊断中,我们发现,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由于学段间隙明显造成的连续性不强,教学内容衔接不明确的问题;二是课堂教学难以打破学科壁垒,导致教学内容重复;三是教学目标与生活相背离,教学内容与生活相分裂,造成知识与生活脱节,找不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四是教学内容与资源相孤立,教学资源的选取比较单一,造成资源多是辅“教”,少是辅“学”。让课堂教学焕发课堂生命力,成为众多教师的难题,现代课堂需要融创设计。

二、减负增质需要融创设计

“双减”政策要求课堂发生改革,优化作业设计,融创设计应运而生。融创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技术融入、学段融通、学科融合、生活融贯,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实现学生从多个角度、多条路径、多维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作业设计是融创设计重要一环,精巧的作业设计即减轻学生负担,又激励学生更好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所以说减负增质需要融创设计。

三、融创设计实践所获

如陶西平所言“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融创设计指引我们在课堂中唤醒课堂生命力,让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让教学过程多元融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我们如此进行融创设计:

(一)多元融入,感受“鸟的天下”

在设计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部分时,融合音乐美术,融汇古诗图片,融通学段元素,让孩子们充分体味“鸟的天下”。

1 .融通学段

将四年级课文巴金的《鸟的天堂》片段与《富饶的西沙群岛》片段融合学习。让孩子们分别找出课文和《鸟的天堂》是描写鸟多的句子,比较他们的异同。通过不同学段对比融通,不仅让学生多方面体会作者描写鸟儿多的手法,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鸟多”。

2.融合学科

学科与学科之间总是相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掌握本段“中心句”时,先让学生欣赏唢呐曲《百鸟朝凤》,孩子们通过音乐的高低起伏和音调变化感受“鸟多”,接着,让孩子们用画笔画一画树林中的鸟。毫无疑问,你给孩子一个情景,孩子会还你一个惊喜。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本段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来写的,此时水到渠成地引出什么是“中心句”,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一段话围绕一句话叙述”的表达方法。

(二)融入表演,赏析关键句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生想象丰富且表演欲强,融创设计应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体态、动作和语言将课文内容演绎出来,对课文内容的深度挖掘。我设计了如下活动:让同学们伸伸懒腰,体会体会“懒洋洋”;让同学们陆续上台演演大龙虾,用上“铠甲”和“兵器”,看看谁最“威武”……学生的表演让教材“活”了,也让课堂“活”了。

(三)融贯生活,理解关键词语

只有让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创造性。在设计理解“成群结队”这个成语时,让同学们观看“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水中穿梭的图片。然后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成群结队”玩游戏的情景,让知识“成群结队”地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四、作业融通,提升学生素养

作业设计不是课堂的结束,而是课堂的升华。融创设计注重作业融通,以海纳百川之式设计作业,以百川归海之“的”直指作业的最终归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课堂结尾,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画一画:画你心中的西沙群岛;找一找:找西沙群岛人们不知的秘密;写一写:给西沙群岛写一段导游词。多样的作业激励学生对西沙群岛更多的探索,更深的学习。

融创设计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焕发课堂生命力。融创设计更好回应了“双减”政策,让减负增质有了方向。融创设计与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及其倡导的学习方式高度一致,将有可能作为一个“支点”,来撬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蒋玉国系广汉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中心专职教研员,谢东才系广汉市向阳镇广兴小学校长)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