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现代转换,建设基于传统教学思想的课堂?3月23-24日,由绵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四川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团队、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校主办的“基于传统教学思想的优质课展评活动”在东辰国际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中,33名历史、地理、语文教师进行了精彩的说课比赛和课堂教学展评,80余名骨干教师现场观摩了比赛。
◆从理论构建走向教学实践
“中国传统教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我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副校长阳廷贵指出,基于传统教学思想优质课展评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广大教师素质,建设中国特色教学课堂,树立我们的民族教学自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绵阳师范学院教授张天明介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现代转换研究”从8年前开始研究,逐步进入到后期的实验推广阶段。其中,探索的基于传统教学思想的中国特色课堂已经从初步的理论构建走向深度的教学实践,从最初的历史学科逐步延伸到地理、语文、数学、思政、体育、音乐、物理等学科。在各名师工作室、各学校、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基于传统教学思想课堂”已经构建了11个,并正在走深走实。
涪城区中学历史(地理)学科教研员杨亚莎介绍了该国家课题子课题“基于传统教学思想的‘乐、自、磋、疑、思’五环导学课堂模式研究”开展情况。该子课题从2017年立项以来,对基于传统教学思想的课堂模式建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模式验证,2021年申报绵阳市教育科学规划“校地共建专项”课题,获重点课题立项,目前课题研究正在深入推进中。
涪城区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谢首勇交流了该国家子课题“根植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泛、察、作、磨’四步读写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情况。谢首勇及其工作室成员胡铃凤现场展示了以此模式融入的教学课例《纸飞机》和《摸盲盒》。教学过程中,谢首勇强调“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通过体察式学习增强学生对描写细节、情感等的观察、体验。
◆说课与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教学思想
此次活动有12位优秀历史老师和15位地理老师参加说课比赛,6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评。
绵阳实验中学崔静在执教《抗美援朝》时,从当前的俄乌战争这一时事热点引入,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后,教师展示《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名句,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切磋琢磨,教师点拨指导,突破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体现了孔子的乐学好学思想。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郑清华的《鸦片战争》课例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思想,围绕课前设置——因“材”定标,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备课;课中教学——因“材”而教,在新课导入环节,以学生关注的“流量”明星事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乐学好学;课后设置——因“材”有思,教师出示《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导学生善于思考。
在地理学科的课例展示中,绵阳西园学校向俊霖用“萨瓦迪卡”泰语问候拉近彼此的距离,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整堂课采用模拟旅游的形式,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充分体现乐学好学的传统思想。
绵阳实验中学教师张燕以“西北地区”课例展示了五环课堂导学模式。第一环节:乐学好学,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自求自得,教师展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看图自己习得知识。第三环节:切磋琢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西北地区的气候、植被、生产生活等。第四环节:质疑问难,引发学生对当地产品与环境关系的疑问。第五环节: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思考西北地区与南方地区生活差异。
◆专家点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绵阳师范学院教授张天明、罗华文和副教授黄齐珍,绵阳市教科所正高级教师陈小龙,绵阳市历史教研员张勇参加了展评活动。
张天明在点评中说,说课应该做到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方法精度的统一;说课环节完整和逻辑正确的统一;“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统一;传统和现代的统一。他认为,通过这次展评活动,杨亚莎名师工作室创建的“乐、自、磋、疑、思”五环导学课堂模式和谢首勇名师工作室创建的“泛、察、作、磨”读写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实验和运用,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创造性转化的渐进式探索。其实施经验值得其他有中国特色课堂模式借鉴。
黄齐珍认为,中国传统教学思想是经过反复教育实践归纳出来的经典理论,对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她希望老师们在深入研究领会传统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着力课堂中渗透、践行五环教学模式,把握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师生互教互学的乐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